无量子详解《论衡》:道虚篇( 四 )
夫文挚而烹三日三夜 , 颜色不变 , 为一覆之故绝气而死 , 非得道之验也 。 诸生息之物 , 气绝则死 。 死之物 , 烹之辄烂 。 致生息之物密器之中 , 覆盖其口 , 漆涂其隙 , 中外气隔 , 息不得泄 , 有顷死也 。 如置汤镬之中 , 亦辄烂矣 。 何则?体同气均 , 禀性於天 , 共一类也 。 文挚不息乎?与金石同 , 入汤不烂 , 是也 。 令文挚息乎?烹之不死 , 非也 。 令文挚言 , 言则以声 , 声以呼吸 。 呼吸之动 , 因血气之发 。 血气之发 , 附於骨肉 。 骨肉之物 , 烹之辄死 。 今言烹之不死 , 一虚也 。 既能烹煮不死 , 此真人也 , 与金石同 。 金石虽覆盖 , 与不覆盖者无以异也 。 今言文挚覆之则死 , 二虚也 。 置人寒水之中 , 无汤火之热 , 鼻中口内不通於外 , 斯须之顷 , 气绝而死矣 。 寒水沉人 , 尚不得生 , 况在沸汤之中 , 有猛火之烈乎?言其入汤不死 , 三虚也 。 人没水中 , 口不见於外 , 言音不扬 。 烹文挚之时 , 身必没於鼎中 。 没则口不见 , 口不见则言不扬 。 文挚之言 , 四虚也 。 烹辄死之人 , 三日三夜 , 颜色不变 , 痴愚之人 , 尚知怪之 。 使齐王无知 , 太子群臣宜见其奇 。 奇怪文挚 , 则请出尊宠敬事 , 从之问道 。 今言三日三夜 , 无臣子请出之言 , 五虚也 。 此或时闻文挚实烹 , 烹而且死 。 世见文挚为道人也 , 则为虚生不死之语矣 。 犹黄帝实死也 , 传言升天;淮南坐反 , 书言度世 。 世好传虚 , 故文挚之语 , 传至於今 。
世无得道之效 , 而有有寿之人 , 世见长寿之人 , 学道为仙 , 逾百不死 , 共谓之仙矣 。 何以明之?如武帝之时 , 有李少君 , 以祠灶、辟谷、却老方见上 , 上尊重之 。 少君匿其年及所生长 , 常自谓七十 , 而能使物却老 。 其游以方遍诸侯 。 无妻 。 人闻其能使物及不老 , 更馈遗之 , 常余钱金衣食 。 人皆以为不治产业饶给 , 又不知其何许人 , 愈争事之 。 少君资好方 , 善为巧发奇中 。 尝从武安侯饮 , 座中有年九十馀者 , 少君乃言其王父游射处 。 老人为兒时 , 从父 , 识其处 。 一座尽惊 。 少君见上 , 上有古铜器 , 问少君 。 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五年陈於柏寝 。 ”已而案其刻 , 果齐桓公器 , 一宫尽惊 , 以为少君数百岁人也 。 久之 , 少君病死 。 今世所谓得道之人 , 李少君之类也 。 少君死於人中 , 人见其尸 , 故知少君性寿之人也 。 如少君处山林之中 , 入绝迹之野 , 独病死於岩石之间 , 尸为虎狼狐狸之食 , 则世复以为真仙去矣 。
世学道之人无少君之寿 , 年未至百 , 与众俱死 。 愚夫无知之人 , 尚谓之尸解而去 , 其实不死 。 所谓尸解者 , 何等也?谓身死精神去乎 , 谓身不死得免去皮肤也?如谓身死精神去乎 , 是与死无异 , 人亦仙人也;如谓不死免去皮肤乎 , 诸学道死者骨肉具在 , 与恆死之尸无以异也 。 夫蝉之去复育 , 龟之解甲 , 蛇之脱皮 , 鹿之堕角 , 壳皮之物解壳皮 , 持骨肉去 , 可谓尸解矣 。 今学道而死者 , 尸与复育相似 , 尚未可谓之尸解 。 何则?案蝉之去复育 , 无以神於复育 , 况不相似复育 , 谓之尸解 , 盖复虚妄失其实矣 。 太史公与李少君同世并时 , 少君之死 , 临尸者虽非太史公 , 足以见其实矣 。 如实不死 。 尸解而去 , 太史公宜纪其状 , 不宜言死 , 其处座中年九十老父为兒时者 , 少君老寿之效也 。 或少君年十四五 , 老父为兒 , 随其王父 。 少君年二百岁而死 , 何为不识?武帝去桓公铸铜器 , 且非少君所及见也 。 或时闻宫殿之内有旧铜器 , 或案其刻以告之者 , 故见而知之 。 今时好事之人 , 见旧剑古钩 , 多能名之 , 可复谓目见其铸作之时乎?
- 诸葛亮究竟得了什么怪病?七星阵也无法续命,病名听着很耳熟
- 公主|无辜的公主, 成为两方厮杀的牺牲品, 和安禄山有什么关系
- 想让铁线莲变成“巨无霸”,就要未雨绸缪,否则一场空
- 蜀国|诸葛亮天资聪颖,为何儿子却昏庸无能?诸葛瞻临终幡然醒悟
- 开国皇帝用自己的姓氏当做国号,史无前例,是慵懒还是别有它意?
- 和珅被赐死后,他儿子是如何报复嘉庆妹妹的?当下女性都无法接受
- 来俊臣,武则天时期著名的酷吏,他本是无赖出身,却因善于告密
- 陵墓|武则天墓前的无头石人,千百年无人能懂,却被老农破解真相
- 瓦岗寨|弟弟将大权交给外人,哥哥极力反对无果,而后全家被尽数斩杀
- 孙悟空|孙悟空一共有三个身份,如若最后一个身份曝光!恐怕三界无人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