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子详解《论衡》:道虚篇
【原文】
儒书言:黄帝采首山铜 , 铸鼎於荆山下 。 鼎既成 , 有龙垂胡髯 , 下迎黄帝 。 黄帝上骑龙 , 群臣 , 後宫从上七十余人 , 龙乃上去 。 余小臣不得上 , 乃悉持龙髯 。 龙髯拔 , 堕黄帝之弓 , 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 , 乃抱其弓与龙胡髯吁号 。 故後世因其处曰“鼎湖” , 其弓曰“乌号” 。 《太史公记》诔五帝 , 亦云:黄帝封禅已 , 仙云 。 群臣朝其衣冠 。 因葬埋之 。
曰:此虚言也 。 实“黄帝”者何等也?号乎 , 谥乎?如谥 , 臣子所诔列也 。 诔生时所行为之谥 。 黄帝好道 , 遂以升天 , 臣子诔之 , 宜以仙升 , 不当以“黄”谥 。 《谥法》曰:“静民则法曰黄 。 ”“黄”者 , 安民之谥 , 非得道之称也 。 百王之谥 , 文则曰文 , 武则曰“武” 。 文武不失实 , 所以劝操行也 。 如黄帝之时质 , 未有谥乎?名之为黄帝 , 何世之人也?使黄帝之臣子 , 知君 , 使後世之人 , 迹其行 。 黄帝之世 , 号谥有无 , 虽疑未定 , “黄”非升仙之称 , 明矣 。
龙不升天 , 黄帝骑之 , 乃明黄帝不升天也 。 龙起云雨 , 因乘而行;云散雨止 , 降复入渊 。 如实黄帝骑龙 , 随溺於渊也 。 案黄帝葬於桥山 , 犹曰群臣葬其衣冠 。 审骑龙而升天 , 衣不离形;如封禅已 , 仙去 。 衣冠亦不宜遗 。 黄帝实仙不死而升天 , 臣子百姓所亲见也 。 见其升天 , 知其不死 , 必也 。 葬不死之衣冠 , 与实死者无以异 , 非臣子实事之心 , 别生於死之意也 。
载太山之上者 , 七十有二君 , 皆劳情苦思 , 忧念王事 , 然後功成事立 , 致治太平 。 太平则天下和安 , 乃升太山而封禅焉 。 夫修道求仙 , 与忧职勤事不同 。 心思道则忘事 , 忧事则害性 。 世称尧若腊 , 舜若腒 , 心愁忧苦 , 形体赢癯 。 使黄帝致太平乎 , 则其形体宜如尧、舜 。 尧、舜不得道 , 黄帝升天 , 非其实也 。 使黄帝废事修道 , 则心意调和 , 形体肥劲 , 是与尧、舜异也 , 异则功不同矣 。 功不同 , 天下未太平而升封 , 又非实也 。 五帝三王皆有圣德之优者 , 黄帝〔亦〕在上焉 。 如圣人皆仙 , 仙者非独黄帝;如圣人不仙 , 黄帝何为独仙?世见黄帝好方术 , 方术仙者之业 , 则谓帝仙矣 。 又见鼎湖之名 , 则言黄帝采首山铜铸鼎 , 而龙垂胡髯迎黄帝矣 。 是与说会稽之山无以异也 。 夫山名曰“会稽” , 即云夏禹巡狩 , 会计於此山上 , 故曰“会稽” 。 夫禹至会稽治水不巡狩 , 犹黄帝好方伎不升天也 。 无会计之事 , 犹无铸鼎龙垂胡髯之实也 。 里名胜母 , 可谓实有子胜其母乎?邑名朝歌 , 可谓民朝起者歌乎?
儒书言:淮南王学道 , 招会天下有道之人 , 倾一国之尊 , 下道术之士 。 是以道术之士 , 并会淮南 , 奇方异术 , 莫不争出 。 王遂得道 , 举家升天 。 畜产皆仙 , 犬吠於天上 , 鸡鸣於云中 。 此言仙药有余 , 犬鸡食之 , 并随王而升天也 。 好道学仙之人 , 皆谓之然 。 此虚言也 。
- 诸葛亮究竟得了什么怪病?七星阵也无法续命,病名听着很耳熟
- 公主|无辜的公主, 成为两方厮杀的牺牲品, 和安禄山有什么关系
- 想让铁线莲变成“巨无霸”,就要未雨绸缪,否则一场空
- 蜀国|诸葛亮天资聪颖,为何儿子却昏庸无能?诸葛瞻临终幡然醒悟
- 开国皇帝用自己的姓氏当做国号,史无前例,是慵懒还是别有它意?
- 和珅被赐死后,他儿子是如何报复嘉庆妹妹的?当下女性都无法接受
- 来俊臣,武则天时期著名的酷吏,他本是无赖出身,却因善于告密
- 陵墓|武则天墓前的无头石人,千百年无人能懂,却被老农破解真相
- 瓦岗寨|弟弟将大权交给外人,哥哥极力反对无果,而后全家被尽数斩杀
- 孙悟空|孙悟空一共有三个身份,如若最后一个身份曝光!恐怕三界无人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