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9台10船426炮,清末最强大的海防要塞,虎门炮台缘何不堪一击?

公元1792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七年,清帝弘历接到了两广总督的一封紧急奏折,说是一个名叫英吉利的陌生国家要来天朝朝贡,奏折里还提及了这位名为马嘎尔尼的英国勋爵还是国王的亲戚。
“万国来朝”,历来是中央帝国强盛的标志,属国越多,说明帝国统治的越是成功。
只不过马嘎尔尼一行来的晚了些,没有赶上去年乾隆帝的八十大寿。
乾隆对英吉利很陌生,即便他派人查阅了《大清一统志》,也没有找到英吉利这个名词。
那么,英吉利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在哪个方向?距离中国又有多远呢?
找到在华传教士一问,乾隆才知道“该国即系红毛国,在西洋之北,在天朝之西北”,与法兰西国及意大利国在同一个方向,也擅长制造军事器械。
其实乾隆忘了,早在33年前,他就收到过英国商人“洪仁辉”写的一份诉状,其内容和马嘎尔尼来华的目的大同小异,都想就贸易问题和清政府好好谈谈,因为在广州的买卖太不好做了,且不说大清官员隔三岔五地过来敲竹杠,单说就广州这么一个通商口岸也不够用。
要知道,自从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将英国带入工业革命后,英国本土各行各业的商品产量早已突飞猛进。
所以,他们迫切需要打开中国这么一个大市场。

缘何|9台10船426炮,清末最强大的海防要塞,虎门炮台缘何不堪一击?
文章插图
外交经验丰富的马嘎尔尼勋爵提出的条件比洪仁辉多。
除了请求清政府多开放几个新港口进行贸易,他甚至还打算讨要一个小岛来堆放货物。
此外,马嘎尔尼还希望清政府能允许英国在北京设立洋行。
大清国自有体制,岂可被万里之外的蛮夷左右?
饶是马嘎尔尼使出了浑身解数,他提出的所有要求终被乾隆帝毫无留情地否定了。
英国人不甘心,1816年又派了阿美士德为使节来华重申前请。
和马嘎尔尼一样,阿美士德也因朝见的跪拜问题而不被清帝所喜,最终连嘉庆的面也没见到。
实际上,无论是马嘎尔尼还是阿美士德,在他们来华前后,英国人对清国的贸易一直都处于下风,因为中国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原因,他们的呢绒、钟表、玻璃、铜料、铝料以及印度的棉花并不畅销。
相反,从万里奔波而来的他们反而给清朝送去了大笔银子,因为中国的茶叶、生丝、陶瓷器和大黄实在太受西方人喜爱了。
据统计,在整个十八世纪的100年间,英国人给大清朝奉献了两亿零八百九十万银元。
对华贸易不断增长,可美洲的白银毕竟有限。
如何逆转局面,收回流入大清国的白银呢?
他们发现葡萄牙人之前对华售卖的鸦片很管用。
于是,当英国人的东印度公司在1773年垄断了鸦片贸易之后,他们随即开足马力对华展开了鸦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