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楚国号称东周最强诸侯国,却与最弱的韩国一样难产名将,为什么

楚国是西周初被分封,至战国晚期为秦所灭,历史悠久,号称八百年楚国。尤其是在东周时代,楚国由一个子男之国发展壮大,长时间与晋、楚、吴、秦、齐等等各个强国争霸天下,堪称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楚国|楚国号称东周最强诸侯国,却与最弱的韩国一样难产名将,为什么
文章插图
但令人奇怪的是,八百年楚国虽然征战不断,可历史上却鲜少诞生名将。特别是战国之后,列国名将辈出:秦国有白起、王翦等等,赵国有廉颇、赵奢、李牧等等,齐国有田忌、田单等等,魏国有吴起,燕国有乐毅。战国七雄中,除了楚、韩二国外,都在这一风起云涌的年代诞生了不少名将。而楚国,虽然景阳、昭阳、项燕等人也曾闻名于一时,可被太史公单独列传的名将,却一个都没有——除了吴起和伍子胥。但吴起的功业,主要在魏国;伍子胥虽然是楚人,却是在吴国功成名就。因此,严格来说,这二人都不算是“楚国”名将。昔日号称东周最为强大的楚国,却与战国七雄中最弱小韩国一样难产名将,这确实有些让人不解:如果缺乏战将,那么楚国如此广阔的土地是如何征战而得来?自县制改革以后,楚国权力就集中在公室。为确保权力不外移,楚王都会直接控制军队,往往亲自带兵出征。以春秋历史来看,从楚武王开始,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楚庄王、楚共王、楚灵王、楚平王、楚昭王等等历代楚王,都有亲征经历,不少楚王还死在征途之上。因为这一传统,楚国战将就缺乏了独立带兵作战的机会,自然难以产生名将。

楚国|楚国号称东周最强诸侯国,却与最弱的韩国一样难产名将,为什么
文章插图
然而,这只是一个方面。楚王再怎么抓紧军权,当楚王太过年幼或是年老体衰之时,肯定无法亲自带兵。这时,楚国令尹或是司马都能独自率兵,征战四方。但在八百年历史中,楚国令尹或司马也鲜少留下如长平之战、阏与之战、乐毅灭齐、田单复齐等等这样的经典战例,也没能留下如吴起、孙武、孙膑诸人所作的经典军事典籍,这岂不奇怪?显然,这肯定不是因为楚人军事素质太差,楚国还是出现过不少优秀的军事人才。公元前506年冬,吴王阖闾联合唐、蔡二国伐楚,一场恶战即将爆发。此时,楚国左司马沈尹戌提出了一个极为恢弘的歼敌计划:由令尹囊瓦率楚军主力在汉水东岸防御,与入侵的吴军形成对峙;沈尹戌则率方城之外的楚军杀向吴军身后,捣毁吴军的舟船,斩断其粮草供应以及退路;之后,沈尹戌再率军通过大隧(今河南信阳的九里关)、直辕(今河南信阳的武胜关)、冥阨(今湖北广水的平靖关)三大关口杀回南阳盆地,与楚军主力一起,对入侵吴军发起前后夹击,一举歼灭来犯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