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滴滴,不能忽视这件事!(11)

不愿意动脑筋、担责任则也是重要原因。改革是转换,怎么能够想办法平稳过渡?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旧市场规制下的旧“势力”怎么安抚?新市场规制下怎么能够更好的培育又监管新“势力”?在出租车与网约车间如何协调共同实现市场平衡,或者就是管理者不愿面对的难题。

因此,对策总是在封闭市场、压制需求中寻找落点。当市场需求不可避免的扩大,就硬生生把市场变成分割的两块,一块强力管制、另一块失去监管。

然而这并没有用。

一方面,这种不放权的管制带来了寻租,近些年的反腐败案例中,交通系统和金融领域的大案往往令人咂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粗暴。所谓“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其实是因为治理水平没有提高,与市场发展和市场理念都不匹配的粗暴方式造成的。

而且,这也无异于掩耳盗铃。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此之快,技术进步更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加持,市场需求不但加速扩张,而且日新月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愿意承担的成本其实被个人承担了。由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社会高速流动和行业高速发展,使纠纷变得更多且更为显性。也必然在互联网信息流的助推下引发更大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