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易帜|少帅张学良为何一定要杀老臣杨宇霆?
大家好,我们的鹏举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1929年1月10日晚8时左右,张学良的警 务处长高纪毅和侍卫副官长谭海率领六名卫士,奉张学良之命,血溅大帅府老虎厅(此厅因陈设两只老虎标本而得名),枪杀了名噪一时的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这就 是震惊中外的“杨常事件”。杨宇霆是奉系军阀首领之一,早年曾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归国后投奔张作霖。历任奉军参谋长、东北陆军训练总监、东三省兵工厂总办,奉军第三和第四军团司令,江苏军务督办,安国军参谋总长,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深受奉系领袖张作霖的器重,张作霖被炸身亡后,杨宇霆作为奉军内部的元老重臣,辅佐少帅张学良。那少帅张学良为何一定要杀老臣杨宇霆?第一,杨宇霆在心理和行为上,对张学良不以长官尊之。在东北易帜前,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司令。东北易帜后为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东北边防军总司令,是东北最高军政长官。然而杨宇霆坚持不同意张学良为其安排的任何职务。杨宇霆当时仅是东三省军工厂督办,与张学良职位相差悬殊。然而,在杨宇霆眼里,张学良“不过是一个好玩的公子哥罢了。”特别是后来张学良染上严重不良嗜好,精神、身体欠佳,更使杨宇霆对他轻视。在杨宇霆的“口头笔下从未奉张以尊称,仍如往常呼之为汉卿。”在不得已称官职时,也当众用小字眼呼之:“司令官儿”。对张学良常用:“小夥过来,我语汝”,甚至“在稠人座之中,予张以难堪”。张学良对杨宇霆是“既不能令,又不能受命”。张杨两人的关系,在东北易帜前后处于相当不正常的状态。
文章插图
张学良剧照第二,张学良对杨宇霆的不满,早在自己的恩师郭松龄反奉失败后就已深深埋下。因为郭松龄倒戈反奉与杨宇霆有很大关系。1925 年 11 月 25 日,郭松龄通电全国正式起兵反奉。他在通电中痛斥“张作霖穷兵黩武、连年征战将东北折腾得民穷财尽,并劝张作霖下野,拥戴张学良主政”。紧接着郭松龄又发出了两则通电,矛头直指杨宇霆,指责他是“不惜国家之安危”、“不念人民之痛苦”的战争罪魁,是奉军唯一的主战者,要求将杨“即日去职”。并称“杨之为人残忍成性、阴险万状,排除异己、嫉妒成性”。
文章插图
郭松龄剧照郭松龄是张学良在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老师,也是张学良一手扶持起来的将领。最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张作霖论功行赏,给了杨宇霆江苏督军的高位,却没有给郭松龄以提升。郭松龄由是愤慨,并且举起的义旗就有说法要杀掉杨宇霆。之后郭松龄失败,直到被杀,杨宇霆都成为张学良眼中的第一责任人。第三,对东北图谋不轨的日本人从中进行的挑拨离间。
- 为报仇开始逃亡,后为报恩赡养寡妇一生,东北王张作霖的传奇人生
- 东北军|九一八事件,如果当时东北军奋起抵抗,结局是否不一样,结局却让人大跌眼镜
- 真实的东北剿匪:座山雕老巢是个木棚子,杨子荣因枪栓冻住而牺牲
- 东北军团长处死4名日军间谍,张学良回电8个字,让人刮目相看
- 安徽合肥:神秘的“东北讲武堂”,曾有二十名合肥籍学员
- 日本投降是害怕美国原子弹,还是苏联出兵东北?天皇说了什么?
- “东北王”张作霖有多狠?曾经下令士兵停止训练,上街杀日本兵
- 他是东北军“二把手”,送儿子参加八路军,后成司令员,名字耳熟
- 张作霖活着的时候,东北有多强?飞机比蒋介石南京政府都多
- 情报人员|日本情报人员拍下的老照片 张作霖统治下的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