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孔明与冢虎,谁更胜一筹(4)任人用权篇( 二 )



任人|孔明与冢虎,谁更胜一筹(4)任人用权篇
文章插图
挥泪斩马谡
可就是这种欣赏害了马谡同样害了诸葛亮自己。在初次北伐这样的关键战役,放着久经沙场的魏延不用,却去用毫无带兵经验的马谡。事实证明,马谡是一个好的参谋不是一个好的将军。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陈震、张裔、蒋琬等文武大臣。但是这些人中,除了蒋琬和费祎在后来有较高的成就,其他如郭攸之被人称为“唯命是从,不值得与他成就大事”,向宠在征讨蛮夷时遇害。

任人|孔明与冢虎,谁更胜一筹(4)任人用权篇
文章插图
出师表
诸葛亮也培养了自己的接班人。他把蒋琬和姜维分别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的接班人,虽然颇有才干,但是还是不足以辅佐帝业。
对一个自比管仲、乐毅的人,诸葛亮有着非凡的志向,一生呕心沥血,却只有“出身未捷身先死”的遗憾。究其原因,或许是国力差距,又或许是遇到一生之敌司马懿,但是还有如陈寿分析的重要的原因:
《三国志·诸葛亮传》: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成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耶?
因此我们是否认为这与蜀国用人的机制有关呢?
关系一定是有的,王夫之在《读资治通鉴》中称诸葛亮“端严精密”,就是说诸葛亮这个人十分看重一个人的品行,因此就弃用了彭羕、廖立这等人才。另一方面,诸葛亮事必躬亲,连打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都需亲自批阅,那别人还做什么?这种事连对手司马懿都知道,因此让司马懿料定诸葛亮必定不久于人世。
当然蜀国地处西垂之地,本来就缺少人才。这也是有一定关系。

任人|孔明与冢虎,谁更胜一筹(4)任人用权篇
文章插图
悲剧的魏延
但是作为蜀汉最高行政长官和军事统帅,诸葛亮却不能很好的处理军中的矛盾。魏延与杨仪两个人“势如水火”,但是由于诸葛亮惜才,不忍心废任一方,因此为后来诸葛亮一死,两人的矛盾立刻爆发,甚至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诸葛亮对这两人因私怨而导致蜀军分裂的危机隐患都没有察觉,或者没有很好的措施,这都是一种遗憾。这一点就是孙权做的比较好,他可以妥善处理好孙皎与甘宁间的关系,愿意为周泰提升在朱然、徐盛等将领之间的威望。而且孙权对于杨仪与魏延早有预判。
《三国志·蜀书·董允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