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三国志》中的将相,只有诸葛亮、陆逊单独立传,陆逊凭什么?

由于篇幅有限,古代写史书的史官,在给人立传的时候非常谨慎,一般只有帝王级别的人,才能单独立传,有突出表现的将相,往往是许多人都合在一个传记里写了。不过万事都有例外,如同司马迁的《史记》一样,那些特别厉害的人物总是可以有特殊的待遇,比如项羽,不是皇帝,却享有本纪,而在《三国志》中也恰好有两位这样的人物,一是诸葛亮,二是陆逊。
荆州|《三国志》中的将相,只有诸葛亮、陆逊单独立传,陆逊凭什么?
文章插图
诸葛亮不用说了吧,神机妙算第一人,鼎鼎大名,简直是家喻户晓。可这另一位,陆逊,又是何方人物呢,竟然可以和诸葛亮平起平坐,享有单独立传的殊荣?“书生”将军,战功赫赫提起陆逊这个名字,恐怕大多数朋友都会表示没怎么听过,比起诸葛亮家喻户晓的知名度,陆逊确实是“不出名”。但知名度不高,并不代表他不是一个人物!陆逊,字伯言,东吴人。出生于江东世家大族的他,从小修读经学。在外人看来,这样的陆逊应该是个白面书生,怎么也不会跟什么武庙六十四名将扯上关系。然而,事实却与众人设想的大不一致,夷陵之战、石亭之战,陆逊注定要成为三国武将里的佼佼者,与诸葛亮、周瑜并驾齐驱,名垂青史。
荆州|《三国志》中的将相,只有诸葛亮、陆逊单独立传,陆逊凭什么?
文章插图
孙策遇刺身死,孙权上位,拉拢江东士族,对于陆逊来说,这是他扛起家族大任的一个契机。公元203年,陆逊加入孙权麾下。从此,在这个舞台上,陆逊开启了他出将入相的传奇一生。助孙权夺取荆州,是陆逊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大家应该都听过“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典故吧。作为刘备手下的得力干将,关羽攻打樊城的同时,身负守护荆州的大任,虽说他没有诸葛亮那么聪明的脑子,但也不至于大意轻敌到失了荆州不说,还连命都给丢了。那么关羽究竟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其实,这都是因为陆逊。在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孙权与吕蒙心里想的是拿下荆州,然而关羽相当重视荆州的防护,因此并没有将大量的将士调去樊城,这让孙权非常不好下手。这时候,陆逊让他眼前一亮,他火速想出了一条计策,让这个没什么人知道的小人物代替吕蒙,这样关羽就会放松警惕。而陆逊显然也没有令孙权失望,一上任就放了个大招——写信。写信?写给谁呢?这个嘛,当然是写给关羽啦。呃,又不明白了,这么个两军交战的紧要关头,写给敌军将领干嘛,难道是互诉衷肠吗?这个,倒也不是这么的深情,不过,也差不多了,因为陆逊写信是去表示自己对关羽的仰慕之情的。“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倘明注仰,有以察之。”啧啧啧,瞧这话说的,仰慕之情都要溢出书本来了,情深意切,我简直就要相信了。可事情会是这么简单吗?事实证明,陆逊出手,实为精品。看到这封信的关羽信了,他觉得这人这么崇拜我,那没啥好打的,于是,把荆州的兵调到樊城去了。唉,这这这.......正好中了陆逊的计谋,就这样,荆州就成了别人家的了,而被陆逊忽悠了的关羽,也被孙权擒杀在回益州的途中。这一战,陆逊实在是功不可没。如果说夺取荆州是陆逊将相之路的开始,那么夷陵之战绝对就是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