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十七、芈氏家族销声匿迹

芈氏家族是大秦帝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史记·穰侯列传第十二》中记载“穰侯魏厓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先楚人,姓羋氏。”不仅如此,“昭王母故号为羋八子,及昭王即位,羋八子号为宣太后。”这是《史记》中关于芈氏家族的最早的记载之一,穰侯虽然姓魏氏,却不是魏国人,而是楚国人,穰侯魏厓与宣太后同母异父,可能还是受楚地风俗的影响,不过二人却都是芈氏所出,芈氏出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白起,这三人足以确立芈氏家族在大秦帝国的历史地位。
宣太后所生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是大秦帝国奠定东伐六国基础的一位国王,也曾称过“西帝”,其子安国君继位为孝文王,孙为庄襄王,重孙即是秦始皇了。所以,芈氏家族还是秦始皇的高祖母家族,在维护秦昭襄王的地位上有过决定性贡献,后世也未参与过变乱,仅仅白起以抗命大罪被赐死,而在白起前后,先后有将军芈戎(宣太后亲弟、昭襄王亲舅),庶长魏章(可能是穰侯魏厓亲人)等高级将领。
其中,王氏家族的王稽就曾是昭襄王的谒者,还帮助昭襄王收留范雎,并更名为张禄,取代了穰侯魏厓,后封应侯。看起来,王稽所代表的王氏家族与芈氏家族是对立的,但两大家族并无大的冲突矛盾,王稽之死也不是芈氏家族的原因,而是“通于六国”之罪,到秦始皇时王氏家族最为鼎盛,芈氏家族就很少见诸记载了,已经被边缘化了。
那么,二世胡亥大屠杀后芈氏家族是什么情况呢?
首先,《史记·穰侯列传第十二》中记载“而魏厓最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厓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厓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厓为政。”,这里面穰侯魏厓对于秦昭襄王“诸兄弟不善者”的屠杀,确立了此后直至秦始皇时期的继承格局,再无大的动荡变乱,宗室之乱不复存在,直至二世胡亥继位的大屠杀,才再度将宗室变乱的问题提到政权稳定的高度。
实际上,宣太后主政、任用穰侯魏厓的时期,已经几乎不存在异己势力,特别是从最根本上的宗室篡替出发的异己势力,几乎被芈氏家族屠杀殆尽。所以直到秦始皇时期,宗室变乱再无发生,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是不被看好的宗室子孙,一旦获得继承权后也无强势的兄弟出来争夺,可见芈氏家族当时的大屠杀也是很残酷的。
【 是因为|十七、芈氏家族销声匿迹】这样来分析,虽然昭襄王亲政后任用的谒者王稽属于自己的心腹,但却不能脱离芈氏家族的恩威,即王氏家族首先是在芈氏家族势力笼罩下发展起来的,白起主军时有过王齮、王龁两将,这说明只有王氏家族融入芈氏家族为中心的大秦帝国权力核心,才会有王氏诸将作为大良造白起的中级助手,两大家族是从合作联姻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这是很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