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线品牌的悲哀:搞价格战的都没啥用,就连国产新势力都打不过了】
文章图片
2024年已落幕 , 回顾汽车市场 , 感慨万千:这一年见证了行业的诸多变迁与挑战 , 留下了深刻印记 。
BBA大幅降价促销 , 以价格优势提升销量 。 与此同时 , 国产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 强势占领市场份额 。
二线豪华品牌昔日辉煌不再 , 逐渐边缘化 , 即便发起价格战 , 也难以扭转其市场颓势 。
曾几何时 , 这些品牌乃中产阶层身份之象征 , 风光无限 , 一度需加价方能提车 , 市场反响热烈 。
自去年起 , 情况为何突然发生如此变化?
提及此问题 , 或有人以为我夸大其词 , 实则并非如此 。
二线豪华品牌历经多年积累 , 其实力不容小觑 , 怎会轻易衰败?其市场表现依然值得和期待 。
但事实确证了这一点 , 确实如此 。
雷克萨斯为例 , 该品牌曾被视为中产车主心中“稳且高级”之选 , 自2019年至2021年 , 其销量持续保持在20万辆以上 。
2021年尤为突出 , 销量达到了22.7万辆的顶峰 。
可至今年如何?
1-11月销量达163956辆 , 虽有小幅增长 , 但仍低于2023年预期目标 。
按此趋势估算 , 全年销量约18万辆 , 远低于巅峰时期水平 。
核心在于 , 此成果源于大幅降价——若维持原价 , 状况或将更为糟糕 。
雷克萨斯ES为例 , 其特点鲜明:它以卓越的品质与舒适体验著称 , 展现了品牌对细节与豪华感的极致追求 。
2.0L自吸低配版车型 , 以往若不加价两万元 , 则无法提车 , 市场供不应求情况显著 。
当前 , 低配车型的综合优惠已提升至5万元 。
此价格仅为网络报价 , 实际到店购买时 , 顾客可通过协商获得更低价格 。
有人或言:“当前市场低迷 , 销量达18万辆实属佳绩 。 ”
市场行情不佳 , 却仍有品牌表现出色 , 如理想汽车销售达50万 , 问界也实现42万销量 , 令人好奇其市场策略与竞争力何在 。
极氪与蔚来等品牌均售价约22万 。
同样是汽车领域 , 国产新品牌逆势崛起 , 相比之下 , 雷克萨斯等传统豪车品牌 , 已难以找到合理的落后理由 。
雷克萨斯在二线豪华品牌中表现突出 , 堪称该领域的佼佼者 。
相比之下 , 凯迪拉克与英菲尼迪的处境更为窘迫 。
近一年内 , 该车款仅售出11.7万辆 , 销量表现不佳 。
2024年前11个月 , 该车型累计销量仅2132辆 , 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2.23% 。
此类数据表现极差 , 岂止是惨淡可以形容 。
原因之一是 , 我认为BBA占据了市场 , 导致二线豪华品牌发展空间受限 , 发展路径受阻 。
在豪华车市场 , BBA的影响力堪称顶尖 , 无人能及 。 其地位如同市场中的“天花板” , 难以超越 。
在品牌溢价、市场认知及用户口碑方面 , 始终保持着显著且绝对的领先地位 。
价格战开始后 , 一旦他们降价 , 二线豪华品牌便面临严峻挑战 , 处境艰难 。
若预算为25万 , 消费者或会犹豫:选择雷克萨斯ES , 还是凯迪拉克CT5?两者间需权衡 , 以做出决定 。
相同预算下 , 可选择宝马3系或奔驰C级车型 , 两者均在预算范围内 , 无需额外增加费用 。
面对此情形 , 二线品牌还能吸引多少消费者的偏好?
确实 , 有人主张二线豪华品牌配置更实在 , 提供更高性价比 。
现实是 , 购买豪车的消费者 , 并不主要看重性价比 。 他们追求的往往超越了价格与性能的比值 。
他们更加重视的是尊严与形象 。 在决策时 , 这些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 影响着他们的选择与行为 。
宝马或奔驰标志的车辆 , 无论行驶在路上还是停于停车场 , 总能更轻易地吸引人们的注意 。
相较而言 , 雷克萨斯与凯迪拉克等品牌 , 在对比中显得光彩黯淡 , 失去了往日的光芒 。
另一方面 , 国产新势力在产品力上已超越 , 这是不争的事实 。
过去 , 谈及豪华车 , 人们联想到的关键词为“舒适”、“高级”及“品质感” 。
这些都是传统豪华品牌赖以生存的核心要素 。
现在 , 市场趋势已发生转变 。
国产新势力不仅能实现豪华车的舒适与高级感 , 且常超越之 , 表现更佳 。
理想汽车舒适性配置媲美迈巴赫 , 智能化远超传统二线豪华品牌 。
相比之下 , 林肯、英菲尼迪等品牌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现显得较为陈旧 , 缺乏新意 。
多数车型缺乏优质车机系统 , 因此在用户体验上形成了明显差距 。
基础配置方面 , 自然毋庸置疑 , 其水准自不待言 , 各项标准均符合高标准要求 。
现今 , 30万国产新能源车型普遍配备冰箱、彩电、舒适座椅 , 以及智能四驱、空气悬挂和顶级音响等高端配置 , 功能齐全 。
这些配置在二线豪华品牌中 , 要么是高配车型的选装项 , 要么是完全不提供的稀缺配置 。
消费者经对比后 , 倾向于选择配置更全面、使用体验更佳的国产品牌 。
总而言之 , 豪车市场在业界的影响力并非一成不变 , 其“江湖地位”并非天生固有 , 而是动态变化的 。
消费者更重视体验、科技及价值 , 因此 , 曾备受瞩目的二线豪华品牌逐渐被淡忘 , 这一现象并不令人意外 。
这虽令人感慨 , 却也是市场发展的体现 , 反映了进步的轨迹 。
你会发现 , 真正令人心动的已非车标 , 而是车辆带来的踏实感与满足感 , 这无疑是事实 。
- 2025年要上市的30款新车
- 真正可惜的C级车!车长超5米2,深海静音+电磁悬架,气质不输S级
- 八十年代的大卡车价格单,看看当年曾经开过哪一辆?
- 一年损失20万,买到烂尾车的人,撕开电动车的遮羞布
- 最惨的合资SUV!降到10万起,跑高速比大众扎实,奈何月销0台
- 想买能满足全家出行需求的车型,选这两款MPV就行,舒适好开省油
- 提醒:2025年,准备买车的朋友,一定做好3个准备,才能不会吃亏
- 汽车出现这7个故障不用修,都是假故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 3000万的生意,经销商琐事缠身,困在原地打转
- 35万的斯巴鲁傲虎,究竟好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