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起舞的意思

闻鸡起舞的意思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
拼音:wén jī qǐ wǔ
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
译文 :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我偏不认为鸡叫不吉利”,于是就起床练剑 。
近义词: 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反义词: 苟且偷安、自暴自弃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勤奋
例句:岳飞从小立下报国志向,闻鸡起舞,苦练武艺,终于成为一个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
成语故事:
晋时期,北方大部分土地被金人占领,司州主簿祖逖和刘琨两人想要收复北方的领土,他们经常畅谈到深夜,然后听到公鸡打鸣就起床练剑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祖逖带兵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
闻鸡起舞的含义?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1]《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
基本解释
闻鸡起舞
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同时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 。
“闻鸡起舞”的意思是什么?1、闻鸡起舞的意思: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
2、历史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 。”
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1、祖逖:
字士雅 。河北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有传言他是在燕山上出生),汉族 。中国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 。父亲祖武,任过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 。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 。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 。
他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没读进多少书 。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 。但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 。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可实际上他的哥哥们并没有这个意思 。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 。
313年,以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身份进行北伐 。当他北渡长江,船至中流之时,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 。
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豪气干云,热血涌动,于是敲着船楫朗声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中流击楫)意思是若不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决不重回江东!
祖逖所部纪律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 。后因朝廷内乱,北伐失败 。文天祥《正气歌》有一句: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即是指祖逖 。
2、刘琨:
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 。中国西晋时期名将 。汉中山靖王之后,美姿仪,弱冠以文采征服京都洛阳,“人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