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黄警什么意思

地质灾害预警级别分为五级,但预警信号为四级,即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黄色预警是指未来24小时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应及时通知监测人员和受威胁住户注意避险 。
地质灾害预警制度 。预警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 。地质灾害预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管机构发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警 。
按照未来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地质灾害预警分为五级,分别为:
一级:可能性很小;
二级:可能性较小;
三级:可能性较大(通知监测人员和威胁住户注意);
四级:可能性大(预报阶段,停止外业,各岗位人员到岗待命);
五级:可能性很大(警报阶段,无条件紧急疏散,密切观测) 。
地质灾害黄色预警是什么意思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信号是指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较高 。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信号是地质灾害预警信号中的第一级 。
地质灾害防御措施
1.市民、车辆尽量避免靠近边坡、挡土墙和沟谷地带,如发现边坡出现异常,应当立即远离并报警 。
【地质灾害黄警什么意思】2.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做好地质灾害各项防御工作 。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种类共有14种(此处为国家文件中的气象预警,不含地方性气象预警),为人们所熟悉的黑色台风预警信号已退出历史舞台(广东保留一级白色台风预警信号,关于广东省自行制定并实施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体系,请见《广东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引》) 。
新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
同时以中英文标识,与国家的所有应急处置等级和颜色保持一致 。而台风、暴雨、寒冷3种预警信号的黑色预警信号成为历史,统一以红色为最高等级 。
信号类型及地区特点
全国各地预警管理方案总体相同,但不同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对于同一或不同的预警类型也有不同的标准:当一气象要素在某地构成了气象灾害,在另一地却不一定是气象灾害,这可能是预警规定的种类、时间等不同造成的 。
寒潮、霜冻、低温预警标准地方差异较大 。以下预警信号为我国常见预警信号及标准 。预警生效时,请以气象台发布的具体措施为准,按照电视、广播等指示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
除下表的预警信号之外,各地有其他不同的预警,如寒冷预警(广东等)、雪灾预警(青海等)、大雪预警与道路冰雪预警(东北地区)以及其他预警信号 。沿海地区的气象台还会发布专门用于海洋地区的海上气象预警 。具体含义应对措施及具体含义请查询省气象部门网站 。
除了气象预警信号,由于不少地区的预警发布平台在气象台,因此气象台还可能发布环境、地质、森林、海洋、健康等类型的预警信号 。
地质灾害黄色预警是什么意思?指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较高 。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
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崩塌(即危岩体)、滑坡、泥石流、岩溶地而塌陷和地裂缝等,它们是比较公认的原地壳表层地质结构的剧烈变化而产生的,且通常被认为是突发性的 。
地质环境灾害是指区域性地质生态环境变异引起的危害,如区域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石山地区的水土流失、石漠化和区域性地质构造沉降背景下平原或盆地地区的频繁洪灾等,这些问题通常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且缓慢发生的,地质界常称其为缓变性地质灾害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