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龄31岁!他们记不清走了多少路 只为守住国门线

本文转自:中国长安网
晨雾漫山 , 群峰如洗 。 天色刚放亮 , 轰隆隆的国际列车便从俄罗斯境内驶向我国黑龙江省绥芬河市 , 几声长笛过后 , 裹挟着薄雾驶过一片开阔山谷 , 随着车轮碾压铁轨的“咣当”声由近及远 , 谷中重归静寂 。
这片开阔山谷 , 就是著名的“别勒洼”(俄语“第一”的意思) , 连接着绥芬河口岸和国际铁路线 , 是中俄边境的要冲 。
在“别勒洼”东南一隅的炮台山 , 半山坡上一排蓝白相间的砖瓦房格外醒目 。 从这里向山脚百余米的地方 , 有间扼守“别勒洼”一端出入口的40多平方米执勤板房 , 这便是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牡丹江边境管理支队绥芬河边境管理大队“一号哨所” , 民警们都习惯叫它“一号哨” 。
平均年龄31岁!他们记不清走了多少路 只为守住国门线
文章图片
一阵山风拂过 , “一号哨”前两棵大白杨的叶片哗啦啦迎风翻舞 , 仿佛诉说着“一号哨”的悠悠往事 。
“一号哨”并非建制单位 , 确切地讲 , 只是扼守“别勒洼”的固定执勤点 。 自1986年建哨以来 , 就没变过位置 。 近年来 , 支队为了拧紧边境要道“阀门” , 又在“一号哨”设立了抵边警务室 , 实行“365天×24小时”驻勤 。 自2019年来到这里 , 马金泉、王鹍鹏、周子钰、宗仔阳、王宁、王昭旭6名民警便再没挪过窝 。
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 绥芬河素有“百年口岸”的美誉 。 漫步在处处悬挂中俄双语广告牌的市区街头 , 充满异国风味的提拉米苏、大肉串和列巴 , 飘散着浓郁的香气 。
一面是繁华 , 一面是孤寂 。 “一号哨”距离市区不到一公里 , 可驻守这里的民警却因为工作需要常年守在山谷中 , 很少去市里 。 短短的水泥路 , 成为繁华与孤寂的分隔符 。
“一号哨”向南约500米 , 是绥芬河通往俄罗斯的著名国际列车铁路 。 铁路置身群山苍翠之中 , 中俄两国不同宽度的铁轨在路基上套式排列 , 如同两条溪流蜿蜒伸展 , 逐渐消失在苍茫远山间 。
平均年龄31岁!他们记不清走了多少路 只为守住国门线
文章图片
列车汽笛声中 , 马金泉大步走在最前面 , 周子钰则牵着警犬 , 沿铁路巡逻 。 为了预防不法人员利用国际列车走私 , 这样的巡逻是他们每天都要进行的必修课 。
经冬历春 , 战寒斗暑 。 民警们朝迎晨曦、暮送夕阳 , 记不清走了多少路 , 却在心中刻下信念——再苦再累 , 也要守住国门线 。
戍边的日子 , 没有轰轰烈烈的金戈铁马 , 有的是日复一日的平凡守护 。 不过 , 重复而单调的守护 , 也会时不时增加一些色彩 。
去年秋天 , 马金泉和王鹍鹏在执勤时拦住了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 。 男子刚从外省来到绥芬河 , 准备去俄罗斯旅游 , 由于口岸闭关 , 他便企图到边境线步行翻山去俄罗斯 , 没想到遇到了警察 , 非法出境旅游梦破灭 。
平均年龄31岁!他们记不清走了多少路 只为守住国门线
文章图片
山谷里的风雨来得格外急 , 刚才还是晴空一片 , 转眼山风就夹杂着雨点噼里啪啦抽向执勤板房 。 望着雨幕 , 王鹍鹏心想 , 这样的天气里 , “黑米”会不会感觉冷 。
“黑米” , 是头警犬 。 2019年起 , 支队将涵盖搜毒、搜爆、搜捕、巡逻警戒四个专业科目的八头警犬集中到“一号哨” , 率先在全省移民管理系统组建了首个支队级警犬分队 , 打造战训一体化的多功能执勤点位 。 王鹍鹏和他的战友们 , 从此拥有了另一个身份——警犬训导员 。 除了执勤和巡逻 , 他们最多的时间就用在了训犬上 。
警犬分队组建3年来 , 警犬按“黑龙江”三个字的排序已有了三个辈分 , 在助力边境管理和服务群众的实战中磨砺出锋芒 。 去年2月 , 绥芬河市发生一起杀人案 , 犯罪嫌疑人虽然被警方控制 , 但凶器镰刀一直没找到 。 马金泉携警犬“黑侠”到达现场后 , “黑侠”迅速确定了镰刀所在位置 , 为案件侦办提供了关键证据 。
“协同侦破走私案件1起 , 协助驻地公安机关侦破重大案件2起 , 搜救迷山人员1名……”在“一号哨”的“功劳簿”上 , 警犬分队骄人的战绩让民警分外自豪 。
星期一的清晨 , 马金泉拿出长号 , 迎着朝霞吹响了国歌 。 伴着号音 , 王鹍鹏有节奏地将国旗高高升起 , 其他民警同时面向国旗肃立敬礼 。
这个雷打不动的升旗仪式 , 是“一号哨”民警打造信仰高地的一大“法宝” 。 在28岁的周子钰看来 , 这飘扬的国旗 , 让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坚守的动力 , 也找到了戍边的意义 。
平均年龄31岁!他们记不清走了多少路 只为守住国门线
文章图片
“一号哨”的6名民警 , 平均年龄只有31岁 。 这些年来 , 他们早已视哨所为家 , 在边境前沿破译着“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情怀密码 。
从哨所执勤板房往上的台阶两侧 , 种着几株山葡萄秧 , 2015年栽种至今 , 已经长到了大拇指般粗 。 每年夏天葡萄叶铺满架的时候 , 民警们都爱从下面走过 , 浑身每个毛孔都透着丝丝清凉 , 很是惬意 。
沿葡萄架向右 , 是民警们开辟的一块菜地 , 玉米、黄瓜、辣椒、豆角、南瓜、西红柿、小白菜……各种作物和蔬菜红黄绿紫 , 争相斗艳 。 执勤累了 , 他们就会来到菜园里 , 拔拔草、除除虫 , 再憧憬着金秋的收获 , 满身疲惫一扫而空 。
菜园旁边 , 是50多平方米的果园 , 17棵李子树和2棵樱桃树正满树芬芳 。 王鹍鹏去年新栽下的6棵李子树 , 已有小拇指般粗 , 立夏后树上开满了小花 , 王鹍鹏却毫不留情地全都摘掉:“头两年先不让它开花结果 , 攒攒劲 , 等树干粗了再留花 。 ”王鹍鹏说 , 戍边生活其实也和种果树一样 , 平凡的守护中 , 一直有信念和力量的种子在萌发……
平均年龄31岁!他们记不清走了多少路 只为守住国门线】不知不觉 , 夜的轻纱悄悄遮掩了远山 。 星空下 , “一号哨”依偎着炮台山缓缓进入梦乡 。 映照夜空的灯箱边 , 执勤民警坚守的身影 , 依旧那样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