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六旬老人专做五仁月饼,日入四万元!
苏东坡曾言:“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在中国传统节日里,中秋意味着团圆,而团圆又绕不开月饼。
在记忆中,那一块萦绕在心头的五仁月饼,成了怀念儿时味道的最佳佐证。
说起“五仁月饼”,爱它的人爱得要死,恨它的人看都不肯多看一眼。但在诸多月饼馅儿料中,五仁月饼可谓是营养价值最高的一种。
据传承人裴留安介绍,他家发展到现在已经有86年历史,最开始由他的父亲裴双喜创立,取名“荣庆号”,主营洛阳老八件及中秋传统月饼,20世纪80年代,开始专门制作传统手工月饼,2014年被列为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红丝可谓是五仁月饼区别于其他月饼最典型的标志,现在的青红丝的主要原料是桔子皮。
但裴师傅讲起他父亲那个年代,五仁月饼里的青红丝可不是桔子皮,而是将白萝卜削成细丝,再染上颜色,混在五仁月饼里充当青红丝。
即使在艰难的时候也没有抛弃青红丝这一有代表性的原料,一代代的传承,使得五仁月饼一直保留着这一传统。
每年的三四月份,裴师傅就开始忙活着挑选上等原料,光是选料备料阶段就长达四个月。
不同产地、不同厂家所供给的原料,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五仁月饼的口味。为了保证最佳口感,裴师傅每年都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一过程,确保原料的优质。
传统五仁月饼的馅料儿需要用到二十几种原料,除了常见的黑芝麻、花生、青红丝、瓜子、冰糖外,还加入了桔皮、腰果、杏仁、姜片等。
一块小小的月饼包含了二十几种香料和中草药,配方上极其讲究。
至今仍使用人工和面和盘馅儿,最大程度的保留了传统五仁月饼,那种原料颗粒分明、入口香甜爽口的味道。
一直坚持手工的传统和传承不变的味道,让很多来此买月饼的顾客,找回了儿时的记忆。
店里至今仍保留着从父辈流传下来的月饼模子,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摆放着的模子本身就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是五仁月饼传承不息的生命力。
裴师傅取下店里摆放的最大一个模子,和面、团馅儿、包裹、按压,步骤虽不多,但每一步都有很高的要求,配料比例要恰当,包馅儿要匀称,甚至烘烤的火候都要适中,每一步都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做出可口的月饼。
“现如今这种大月饼很少了,一年也做不了几个,纯手工的包馅儿和磕模子太累人”裴师傅的儿子这样说道。
用老模子做出的五仁月饼,每个足足有2斤重。将面团放入模具之后,要沿着周围一点点的按压,使月饼的模样更加完整。
同时磕模子也是一个技术活,要讲究力道和方向,不同的手法制作出的月饼在口感和外观上有很大的差距。
只做五仁月饼,是裴师傅这么多年一直坚持的传统。为了传承传统手工月饼,除了将原来的煤炉换成现在的电烤箱外,其他工序均按照传统月饼的方法制作。
即使在机械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依旧保持着人工和面、人工盘馅儿,使用木质模具成型的传统工序。
烘烤之前,在月饼表面刷上一层薄薄的蛋黄液,这样出炉的月饼表面是澄黄透亮,四周一圈则呈现白色,颜值极高。
据裴师傅介绍,现在有两家形象店和一个临时的铺位,即便这样,也不能完全满足月饼的需求。
每年临近中秋,就开始出现排队抢月饼,销售额能达到四五万元。 近几年月饼的销量越来越好,经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依靠传统的手工制作月饼,产量有限,即使提前备货也很难满足需求。
传承有序,配料讲究,这一块小小的五仁月饼,不仅是每年中秋节的象征,更是祖祖辈辈流传下的老手艺。
摄影 | 崔光华 文字 | 王晓
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About Us
更懂河南 更懂你
发生在身边事,发声在身边
请
您
关
注
▼
- 89岁老人遭26岁青年男子性侵,事发前,老人还夸男子很善良
- 晒太阳有多好?“精气血”给你一次补齐,长寿老人们都喜欢
- 妙龄美艳保姆骗取老人房产, 大哥出击怒惩黑心少妇
- 不麻不辣,这个水煮肉也特别受欢迎,适合给老人孩子吃
- 黑心保姆骗取老人房产,宽哥出手相助!
- 抹泪| 八旬老人车站张贴手写信寻求收养人……
- 河南卫辉市政协调研公铁物流园区建设
- “小葱带你吃天下”——新乡:探寻诗经发源地!
- 深耕区域市场丨方远房产拿下河南郸城160亩优质地块
- 老人60年未洗澡!你猜他最后变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