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学院长的焦虑:假如失去记者,中国将会怎样?(好文力荐)( 七 )
不要紧,一切在路上。
做一个好的采访人员,需要责任感、好奇心、持久力,先把眼睛睁大,把耳朵打开,把手机当武器,让实践、思辨和书写成为习惯,你总可以先关心自己、关心周边的利益,关心家里居住的小区物业费的使用情况,关心家乡的环保,关心父母的五险一金和看病难、关心亲朋的就业情况、关心一下学区房和菜市场的价格,关心校门前的交通安全和外卖的食品卫生,关心一下宿舍、食堂和图书馆应该有的美好样子。你可以先开始做萤火虫,相信传播会改变世界,照亮自己力所能及照亮的,渐渐地,你们就开始渴望做啄木鸟,做瞭望哨,做良知的担当和正义的代言人。
只要坚守主流价值,尊重事实,挖掘真相,了然公众情绪,坚持做超常规表达,你们这一代的“无冕之王”,一定会有“一样的日子,不一样的生活”。你们会知道,“全面、准确、客观、简洁、生动、重点突出”就是应该追求的产品目标,你们会让“真实、事实、核实”成为本能反应,会熟读并牢记以下:
- 民警制服嫌犯被割喉:15厘米长的伤口 离大动脉仅差3厘米
- 残疾教师坚守大山任教40年 面对最后一位残疾学生
- 一位75岁老企业家的肺腑之言,昨天国常会回应了这些关切
- 一位外地游客的游记:感受一望无际之美 呼伦贝尔大草原
- 一位75岁企业家给高层的公开信:建议税制重新立法(说到心坎了)
- 健身后吃纯素食与吃肉类长的肌肉 差距有多大?
- 当着岳父母面,杭州一位父亲将3个月儿子摔成颅内出血!原因...
- 孩子犯熊时,家长的处理影响孩子一生!
- 因为长的太可爱,流浪狗被学生喂成了一头“牛”……
- 「你看你老大不小,但我从没催过你,为什么?」萧山一位父亲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