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农村集中居住区调查,农民愿不愿意搬?( 六 )

采访中采访人员发现,近两年新建的农村集中居住区,注重硬件条件提升。农民搬进新居后,感受到新环境带来的舒适和便利。但光靠住得好,还不足以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创造工作岗位,让农民有事做,是推进集中居住的一道“附加题”。

“三来一加”项目占地少,前期投入要求不高,工人随到随干,很适合与集中居住区形成配套。采访人员走访的几处集中居住区几乎都有“三来一加”项目。泗洪县石集乡瓦房村村委会一楼留出空间,供“三来一加”工厂使用。8月4日,采访人员在这里看到,20多位村民忙着缝制风衣。“缝一件十八块钱,没事就来干一会儿。”村民张玮边干边说,自己原先在家闲着,搬入集中居住区后,一手针线活又派上用场,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

农民集中居住后,土地连成片,吸引大户承包种植,农民还可到合作社打工挣钱。瓦庙村集中居住区旁有2000亩藕塘,合作社平时雇用20多名村民,收获时节雇工超过200人。

居住环境好,家门口还能打工挣钱,这样的集中居住区,农民愿意搬,也待得住。

公共管理领域“三圈理论”强调,好的公共政策要具备三个条件:有公共价值、施政者有一定能力、政策得到民众支持。苏北推进农村集中居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生活水平,蕴含巨大公共价值。政府部门应提升能力,把工作做得更细,保障好农民利益,多考虑农民实际需求,让他们得到更多现实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