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会说话的国宝C位出道 | 睡前聊一会儿( 四 )
钱穆在《国史大纲》序言中说:对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对很多人而言,历史教材中的时间、事件与意义,虽然客观但又少了几分情感,九品中正、六部九卿、五代十国在脑子里形成的或许是没有画面、模糊抽象的印象。所以高明的启蒙老师会用卫戍区司令解释九门提督,会用元代的“拈阄射利” 对比彩票,会把曾感叹“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的白居易看作唐代的蜗居客……军国大事背后的油盐酱醋,让历史的大框架有血有肉;那些千古皆然的内容,最能让我们产生对历史的共情与亲切。毕竟,同样有衣食住行的需求,同样面临生老病死的处境,任环境沧海桑田、技术一日十年,生活的母题始终不变。
一些学者从卷帙浩繁的典籍考证名物制度,从一支箭的工艺细节,到升席降席的每一个动作,试图用3D特效还原古代礼仪的全貌。佶屈聱牙的经典因此得以“翻译”,古代的生活场景仿佛历历在目。“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认识古礼,不代表回到商周,更不是沉溺于器物收藏,而应从文明之源中体会因时损益的制度和一以贯之的礼乐精神。所以,寻找古今的交汇处、共鸣点,只是认识历史的第一步;接下来还得从传世文物、考古发现、文字材料中发现历史的多样与深刻。正所谓:先求其同,后求其异。对于研究者而言,孜孜不倦、皓首穷经仍是得其门而入的基本功;对普通人而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或许不太现实,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仍然必要。
- “相声是替老百姓说话的”
- 小区宠物狗集体死亡,为何有人替投毒者说话?背后的原因竟是……
- 少年封侯,英年早逝入葬皇陵,周围还有国宝级石雕守护!
- 马涛:15只“国宝”大熊猫的守护人
- ?和一个懂你的人说话
- 公婆想在宝宝3岁学说话时,带回老家一年学方言?求大家来评评理
- 鬼扯 | 说话是门艺术,3分钟教你用嘴皮子把一个正常人怄死
- 中国经济新动能发展劲头有多足?让数据说话
- 男子吃了这东西,全身溃烂无法开口说话!
- 男子吃了这东西,全身溃烂无法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