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闲谈日本战国时代,战争规模之与中国对比
日本战国时代,在日本和中国因为《太阁立志传》和《战国全面战争》这样无数游戏的盛行还有《德川家康》书籍的流向而广为人知。
比如我就是这些游戏的受众和书籍的读者,也对日本战国战国英豪有点好奇,不过在看过大量书籍之后,其实日本战国并没有书和游戏中吹嘘的那么厉害!
而这就和日本不同于中国的政体有关!
文章插图
(战国前期比这个地图更加碎片化)
日本的封建制度,其实是有唐朝遗风的,这就是日本战国时期不断碎片化的根源,因为唐朝最后亡于藩镇割据啊,只不过后来在大一统精神之下又不断分和统一。
形成现代之中国!
而日本则不同,日本的藩镇割据比唐朝更甚,而且更多更乱更小!
战国时期有名有姓的诸侯多的数不清,没名没姓的那就更多了,一家一个领主,一村一个诸侯,一县一个豪强。
貌似没有市级单位。
那么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
简而言之不过是一个王朝衰弱之后,为了维持统治权利下方的过程而已。
文章插图
【 权利|闲谈日本战国时代,战争规模之与中国对比】(罗马帝国各个去区块行省就是权利下方表现)
西方的罗马帝国是如此,因为外族入侵,最后没办法只能大搞分封,最后罗马亡于分封的日耳曼人将领。
东方的大唐帝国也是如此,因为地盘扩张太快,权利无法下方,于是就弄节度使,最后节度使独立给帝国致命一击。
日本也如此,不过他们有点特别就是,国家不够强也没外敌入侵,最后自己吧自己给碎片化了。
原因也很简单,日本武士阶层的崛起还有天皇权威的下降,公卿家族控制力下降,最后下克上现象在日本不断发生,形成历史传统。(比如二战时期的224兵变)
而造成后果就是,权利层层下移,权利层层分化,最后落实到地方,你说他不是村长,自己都不信啊!
说日本战国就是有组织的村长集会是有道理的。
不过这只是适用于战国中前期的形容词,在后期,还是有不少县长市长,甚至省长出现的。
比如上杉谦信,当时就可以称呼为市长。
比如织田信长,当时就可以称呼为省长。
后期的德川家康啊,丰城秀吉啊也可以称呼为省长。
文章插图
(日本战国三雄织田信长,丰城秀吉,德川家康)
以上仅仅按照地盘来论。
最后统一幕府的德川家康,最高成就可以称呼为国主,不过这个国家和周朝类似,他还是不能直接管理全国所有的藩镇。
只能算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而已!
- 若日本沉没,1.26亿国民何去何从?巴西、澳大利亚是最佳选择
- 老照片 澳大利亚士兵在缅甸 抗击日本法西斯
- 信阳|1931年日本绘制历史地图下的信阳
- 原子弹袭击70多年后,日本广岛被如今是什么样子?
- 作为日本皇室近亲,她却费尽千辛加入中国籍,不准女儿嫁给日本人
- 抗日期间的日本间谍:乔装成中国人模样,还有女间谍被审判
- 武田信玄|武田信玄为何不能统一日本?同期对手都太强,地理位置太差难争霸
- 侵威前夜,日本海军在威海湾的活动概况(1938)
- 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这场灾难本可以避免?
- 【北洋海军历史上的今天】李鸿章及随行人员抵达日本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