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之前有12万人,出大别山时,还剩多少人
从1946年6月解放战争爆发以后,经过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最初国军兵力430万下降至370万,而解放军则由原先的100万增加至195万,装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1947年3月,胡宗南进击延安,我军转入陕北的大山之中,采取蘑菇战术。蘑菇战术指的是在地形与群众均有利的条件下,利敌军急于决战的心态,以小股部队与其周旋。
文章插图
待敌人疲惫至极时,再出动主力将其歼灭,跟运动战比较相似。打蘑菇战的同时,还需要思考如何打破敌人的重点进攻、转入战略进攻的问题,最终方向定在中原地区。那里位置重要,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北枕黄河,南临长江,东起运河,西迄汉水。还是老蒋的腹心地区,只要在中原建立根据地,就能直接威胁南京。为适应需要,人们常说的刘邓大军就此出现,这其实是中原野战军的别称。主要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组建发展起来的,大约在解放战争爆发后成立,原先名为晋冀鲁豫野战军。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四个纵队12万多人,在山东的临濮集至张秋镇150公里地段上,强渡黄河。
文章插图
他们是带着直趋大别山的方针出发的,一举突破黄河防线后,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得到消息的老蒋也急忙调集兵力,试图逼着刘邓军北退或者背水一战。考虑到双方数量与装备还是相差较大,刘邓军实行战略转变,这是一个大胆决策。在出发前曾反复研究,得出三个可能结果,一到不了大别山,二到了站不住脚,三扎根大别山。
文章插图
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是往最坏处想,争取最好的前途。最终创造的结果是,以15个旅的兵力歼敌军4个师部9个办旅大约6万人的战绩,敌南线部署被打乱。1947年8月27日时,已全部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北路的潢川、固始等地区,完成了千里跃进计划。12月底进入大别山,他们就像是一把利刃插进了国军的战略纵深,这次是一个伟大转折。
文章插图
用目击者美国人杰克·贝尔登的话来说就是:我阅历过多次战争,但却从未见过比这次和以后抢渡黄河更为高明出色的军事行动。当然,损害其实也很严重,所剩不到当初的一半。第一纵队剩17042人,第二纵队12418人,第三纵队13208人,第四纵队14016人。此外还有野战直属部队人数为1938人,累积58600人,减员过半还多。他们主要是因着战斗减员,还有掉队或者病逝,又或者留在地方工作的。加上既没有前也没有后方支援,其困难可想而知,但他们抵达之后依然很困难。刘邓军大部分是北方人,大别山各种都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南方多虫。蚊子、不知名的小蠓虫、蛇等等,这些住惯了的南方人自己都头疼,更何况是北方的战士。
- 李自成百万大军颠覆明朝,清军入关,为什么会如此不堪一击?
- 东西|诸葛亮其中一项发明,不仅救下蜀国10万大军,至今仍在沿用!
- 他是曹操手下的大将,不听命令擅自出击,最后连累几万大军丧命
- 名不副实的三国名将:带领十万大军出征,回来只剩自己一人
- 大军|此人丝毫不输于吕布,独身一人力压群雄,号称三国第一名将!
- 黄百韬|粟裕下令万炮齐发,打崩黄百韬7万大军,皖南事变之仇终于洗雪
- 三国孙吴投降前,国力如何?后宫美女5000,20万大军却是纸老虎
- 明末的三大军,三支最精锐的部队,你最喜欢哪支军队?
- 为何年羹尧手握几十万大军,到死都不敢造反?原因其实很简单!
- 60年代苏联动用百万大军,但是为何一直不敢南下中国,到底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