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禅让制和功利至上的战国应格格不入,为何还能出现两起禅让事件?
禅让制分为内禅和外禅。顾名思义,内禅就是将王位传给自己人,而外禅则是将王位传给外人。
一般来说,内禅这种形式更能被大家所接受,毕竟谁都是有私心的,谁不希望将好东西分给自己最亲近的人呢?不过,外禅这种形式也确实是存在的,至少是有记载的。那就是上古时期的五帝时期。传说中尧将帝位禅让给了舜,舜将帝位让给了禹,而禹则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至此以后,禅让制也被世袭制所取代,并一直沿用下去。(不过,根据最近出土的文献中记载,上古时候的所谓禅让制也没有看上去那么单纯,这里就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了解一下。)
【 格格不入|禅让制和功利至上的战国应格格不入,为何还能出现两起禅让事件?】
文章插图
按理说,如此远古的禅让制,早就该淹没在历史中,可偏偏战国时期就发生过两起禅让事件。而根据战国时期功利至上的思想,这样的做法真当是匪夷所思。
赵武灵王禅让王位给儿子,自号“主父”
赵武灵王,乃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明主。赵国在此之前,一直积弱,除了弱小的燕国外,赵国在对外战争中一直是输多赢少。赵武灵王对此情形感到十分痛心,于是下定决心改革,改革的内容就是“胡服骑射”。
这个“胡服骑射”的改革,灵感还是来自于北方的胡人。赵国和秦国一样,位于边疆地带,边境上长期有胡人的骚扰。而胡人的存在也一直是中原诸国的心腹大患。比如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口号,其中之一就是驱逐戎狄。
文章插图
可偏偏,胡人这么惹人厌,中原诸侯却一直不能拿他们怎么样,理由就是胡人的骑兵机动性太高。按照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事实也的确如此,游牧民族的特性代表了胡人们十分擅长骑射作战。他们的作战宗旨也很明确,那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使得赵国十分难受。
赵武灵王对此并不气馁,反而从中悟出了道理,并在国内掀起了浩浩荡荡的“胡服骑射”改革。
赵国在这个改革之下,迅速地强大起来,并成为了当时数一数二的军事大国。而此时的赵武灵王,正值壮年。
文章插图
赵武灵王看到自己的国家被自己治理得如此之好,不禁豪情壮志。他想要开疆扩土,壮大赵国。但是另一个问题接踵而来,那就是政务和军务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他一旦选择领兵出征,那么就无法兼顾赵国政务。
不得不说,赵武灵王确实是一个行动派。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脑洞大开,决定将王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自己则专心军务,开疆扩土,并自号“主父”。
- 贵族|唐朝最后一个贵族有多牛宰相想娶五姓女,科举制度只为压制他们
-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都很值钱
- 信阳|1931年日本绘制历史地图下的信阳
- 水果皮扔掉太可惜了,拿来养花,发酵制成肥料,效果温和又持久
- 翡翠定制故事:土家围楼
- 唐肃宗至德宗朝,皇帝对宦官依然可以实施比较有效的控制
- 关于定制婚纱照工作室的一些事
- 两千年前,中国之所以非得控制住西域,完全是被逼无奈
- 了解一下这几种光绪铜元
- 继冥币后,又一“中国制造”畅销欧美?国人嫌弃,却卖出千元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