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麻隧之战:晋国和秦国巅峰对决,结果秦国走向衰落!
麻隧之战是公元前578年(周简王八年),在晋秦争霸战争的过程中,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在秦地麻隧(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击败秦国的作战。在春秋时期,晋国、秦国、楚国、齐国是四个最强大的诸侯国。其中,就晋国来说,不仅和楚国展开了长达百年的战争,还和秦国多次交手。其中,就麻隧之战来说,可以说是秦国和晋国之间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了。
文章插图
在麻隧之战前,秦国虽然负多胜少,却都是斗志不减,一方面是因为秦国希望击败秦国,入主中原,另一方面则是秦国和楚国联合,增加了和晋国相抗衡的底气。但是,在麻隧之战后,秦国走向衰落,也即是一蹶不振,直到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才让秦国真正重回巅峰。那么,问题来了,在这场具有决定意义的麻隧之战中,秦国为何败给了晋国呢?
一
在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这两个强国自从崤之战开始,就是,冲突不断,两国共经历大小十余战,比较大的战争有公元前620年的“令狐之战”、公元前615年的“河曲之战”和公元前594年的“辅氏之战”。在这10多场战役中,虽然晋国胜多败少,但是,出于集中精力对付楚国的考虑,晋国在晋厉公继位后,还是主动向当时在位时的秦桓公抛出橄榄枝。
文章插图
当然,秦国也被长期的战争所拖累,因而接过了晋国抛来的橄榄枝。于是,两国君主约定在令狐(今山西省临猗县西)相会,也即选择了秦国和晋国交界的地方,从而不会让对方感到疑虑或者不满。公元前581年冬天,晋厉公先到了会盟的地方,而秦桓公却不肯渡河,仅派大夫史颗到河东与晋侯结盟,晋厉公亦派大夫郤犨到河西同秦国结盟。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秦桓公回国之后,立即选择背叛了令狐之盟,联络楚国和狄人共谋伐晋。
二
对此,在笔者看来,秦国背叛令狐之盟的行为,自然遭到了天下诸侯的抵制,这也是晋国可以号召天下诸侯讨伐秦国的重要原因。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国想联合楚国一起讨伐晋国,结果楚国不仅拒绝了这一建议,还把秦国的计划提前透露给了晋国,这无疑让秦国的处境更加孤立了。公元前579年秋,秦人约白狄攻击晋国,结果白狄立即被晋国击败。
文章插图
到了公元前578年春,晋厉公与晋将栾书、荀庚、士燮,韩厥等率领晋国主力前往东周王室的都城(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附近)。值得注意的是,晋国之所以先率领大军来到周天子的所在地,而不是直接攻打秦国,是要等待其他诸侯国派出的军队。不久之后,齐、宋、卫、鲁、郑、曹、邾、滕这八个诸侯国都派出了一定数量的军队来到周王室的都城,从而和晋国大军会师,筹划攻秦事宜,周简王亦派大夫刘康公、成肃公率军助战。
- 关羽|孙权为什么非要选择杀关羽,导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不智之举!
- 中国古代军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战神孙膑用“减灶”之计全歼魏军
- 张仪为何多次戏耍楚国?除了政治目的,他还要报仇雪恨
- 汉水|赵云在“汉水之战”救援了黄忠?这个说法靠谱吗?
- 韩信取代赵括,能否改写长平之战?长平之败,不在名将而在庙堂
- 刘备在汉中之战取胜,是否证明刘备用兵强于曹操,如何评价两人
- 长平之战秦军60万,为何人口2亿的明朝,打满清凑十几万都难?
- 百里奚在秦国成为一代贤相,为何在晋国楚国却仅仅被当成奴隶
- 官渡之战,如果许攸不叛变袁绍,曹操会赢吗?
- 还原逍遥津之战,张辽800人大胜孙权十万人,吹牛还是真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