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从造访清朝的外国使团眼中,还原真实的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的这一百五十年,近代好些学者,都是好评如潮,但他到底繁华不?而真正的标尺,却并非史料里各式各样的歌功颂德,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生活。
真实|从造访清朝的外国使团眼中,还原真实的康乾盛世
文章插图
那么,就从乾隆年间,造访清朝的英国使团眼中,还原那个真实的康乾盛世景象。
真实|从造访清朝的外国使团眼中,还原真实的康乾盛世
文章插图
事实上,在来华使团中包括使节马嘎尔尼勋爵在内的诸多英国高官们,都是在十八世纪欧洲“中国热”的思潮里成长起来的。他们从青年时代起,就对传说里的中国,满怀着无比热切的仰望。正如马嘎尔尼勋爵自己的一首诗所说:仿佛我游览中国幸福的海滨,攀登他无比自豪的杰作万里长城。
真实|从造访清朝的外国使团眼中,还原真实的康乾盛世
文章插图
但是,当这些满怀渴望的英国人,终于如愿以偿踏上中国的土地时,看到的“康乾盛世”的民生风貌,却不免大失所望:那个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记录下,满目繁华且丰衣足食的明代中国,这时却“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有多贫困?沿途使团不停看到的,就是被中国老百姓抛弃的弃婴。派来伺候使团的中国仆人,也都是一脸菜色的模样。贫寒人家的房子十分破败不堪。
真实|从造访清朝的外国使团眼中,还原真实的康乾盛世
文章插图
如此“繁荣”景象,也彻底粉碎了这些英国人心中,对中国长期以来的崇拜情怀,更惹得马嘎尔尼发出一句嘲讽的断言: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成为半野蛮人。还有在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陈舜系的《乱离见闻录》与叶梦珠的《阅世编》中也有记载明末至清朝康熙年间各种世态民情。
真实|从造访清朝的外国使团眼中,还原真实的康乾盛世
文章插图
早在明末时就被口诛笔伐的明朝横征暴敛问题,发展到康熙年间,在《阅世编》里,竟然变成了“新风貌”:征收的赋税,其实比明朝最重的时候都狠。更狠的却是征收方式,根本不像明代那时可以找借口拖欠,地方官也绝不像明朝那时把安民放在首位,相反瞪红了眼睛要征税,拖欠一丝一毫,就要使用强制手段。
真实|从造访清朝的外国使团眼中,还原真实的康乾盛世
文章插图
于是,在近乎没商量的苛捐杂税面前,明朝时拖欠赋税成习惯的苏州松江百姓们,在清朝的悲惨交税生活开始了——清朝顺治晚期至康熙早期的十多年里,好些富庶的农民家庭,竟然年年要靠变卖家产来应付赋税。甚至几年后卖无可卖,税却一分钱不能少。只能向驻防的清兵借高利贷,属于那种每个月利息二加二的凶残盘剥。好多百姓因为还不上钱,到时只能举家逃亡,田产全被清军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