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如何看待郑庄公对弟弟的捧杀,故事有什么启发( 四 )


这也太没有母性 , 太没有人性了 。
而且 , 她的心还偏到爪哇国去了 , 她什么都想给小儿子 , 连属于大儿子的东西也想拿来给小儿子 。
结果最后呢 , 自己被囚 , 小儿子被迫逃到异国他乡 , 生死不知 。
可以说 , 小儿子的悲剧 , 是她武姜一手造成的 。
这一母二子三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 看似是国事 , 其实还是家事 。 因为这家事跟国事挂钩了 , 就会造成“家事不宁 , 国事也不宁”的情况 。
为什么武姜最爱小儿子结果却害了小儿子呢?这一点很值得当父母的反思 。

郑伯克段于鄢,如何看待郑庄公对弟弟的捧杀,故事有什么启发
文章图片
父母对孩子偏心 , 有三害:
其一、造成不受重视的孩子心理不平衡 。
这样的孩子有两种成长方向 , 一种是自闭 。 另一种是拼命努力引起父母的重视 , 能力自然会强了 。 很明显 , 郑庄公就是第二种 。
其二、造成兄弟不和睦 。
不受重视的孩子可能会嫉妒那个被偏爱的孩子 , 这样 , 两个孩子就可能互相把对方当成仇人 。
一般情况下 , 被偏爱的孩子会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 , 然后不思进取 , 比如武姜的小儿子 , 最后被大儿子给干掉 。
其三、子孙不孝
父母不爱的孩子 , 长大了也不会对父母有多少感情 , 父母溺爱的孩子就会觉得父母的爱是理所应当的 , 长大之后也不会对父母有多少尊敬 。 所以这样的父母极有可能晚景凄凉 。
郑庄公和嬴政都曾把母亲囚禁 , 可见被母亲伤害过的他们 , 对待母亲也是十分狠心的 。 但是古代重孝道 , 君王要立德 , 才会最终勉强把他们接回宫 。 但也是晚景凄凉 。
郑伯克段于鄢,如何看待郑庄公对弟弟的捧杀,故事有什么启发】所以 , 我们得出来的结论就是 , 父母一定要爱自己的孩子 , 还要对待所有孩子持一碗水端平的态度 。 平等对待孩子 , 才是爱孩子爱自己的举动!因为“家和万事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