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其|满人能够入关,很多人都怪吴三桂投降满清,其实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二 )
前期,可以用武力来昭示自己的“霸权”,但是,一旦局面打开,更多的要靠“软”方法,让大家习惯这种既成的局面。而且,李自成后来的失败,应该从自身找原因,除了自满外,还没有大局观,即:认识的狭隘。其实,看李自成的生平,和朱元璋有点像,先做和尚,再从军,但为何差别那么大呢?
环境的迥异是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不读书。此外,发展到如此现状,吴三桂的心思完全变成了“复仇”,家仇和国仇。但是,满人怎么会给他机会报“国仇”呢?这个时候,南明政权又助推了一把,主动和满人商谈,商量着共同消灭李自成。因此,作为一线的吴三桂,毫无选择。
【 另有其|满人能够入关,很多人都怪吴三桂投降满清,其实罪魁祸首另有其人】其实,他并不是“真心”想做降将。但是,如果不行动,便等于和南明政权对立,于是,吴三桂只能和满人联手了。可见,这时的吴三桂,已无法回头,使得他历史上的形象,就此定格。
至于后来因康熙削藩,他反了,更多的原因,还是芥蒂当年的“被逼”选择。
也有说他和那些既得利益集团一样,只不过是为了守住自己那点“收益”。看似有点道理,但吴三桂后来粮饷急缺,还是满人给解决的。这难道不是李自成的失误吗?在对手没有主动出击前,贸然率兵前往,给人的直觉,就是想要赶尽杀绝,这就是逼着对手和自己对立。
所以,三方真正放在一起分析,从战略大局的方面考虑,李自成排末位。而且,从其入北京后的举动来看,虽前期的确有一些限制令,但从后来部下的胡作非为来看,只能说明,李自成没有更有效的“管理”举措,这也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现在来看,满人入关,是吴三桂的一个“过错”。但是,这个“锅”有点重,一人之力无法挡“举国之兵”。如果明朝的那些皇帝们,能好好治理自己的国家,何愁这些?而李自成只不过占领了北京及北方一带,当然,这个地方很具有象征意义,国都没了。
然而,江南还有大片领土,但崇祯倒是干脆,殉国。
文章插图
要知道,在当时的认知中,皇帝在,国家在。不然,满人为何要费尽心机抓他的后人呢?
试想,皇帝都撂挑子了,说句难听的话,其他人还有何义务去守卫你的江山呢?其实,崇祯是一个勤政的皇帝,但无奈的是,明朝已经走到了灭亡的边缘。在崇祯执政期间,一直期盼着明朝能在他手中迎来“中兴”,但无奈,前几朝的积重难返,疫疾大起,各地民变不断,使明朝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深渊。
此外,崇祯前期铲除专权宦官,后期却重用宦官。因为,崇祯生性多疑,刚愎自用,不仅不相信文武百官,还频繁地调整官吏,使国家人才匮乏,有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
- 宦官|除了邀请董卓进京外,当时何进还有其他办法吗其实有上策
- 宝钗|宝钗坐在宝玉身边绣鸳鸯,是不自重的行为吗?作者的安排另有深意
- 司马迁写了武丁,为何对妇好只字不提,看他写的另两个人是谁
- 李云龙给“魏和尚”报仇,亲手斩杀匪首,我军确有其人其事
- 陶渊明|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高风亮节,还是另有原因?
- 同是败将,高顺被斩,张辽却被重用,只因关羽说情?另有隐情!
- 关羽|关羽死后成了天庭的四大元帅之一,那另三位元帅是谁?都很不简单
- 赵氏宗庙供奉着两个外人,一个是拯救赵氏孤儿程婴,另一个是谁?
- 嘉庆皇帝最痛恨的两个大臣是谁?一个是和珅,另一个是皇室成员
- 诸葛亮是“凤凰男”,娶了丑女黄月英为妻,心甘情愿还是另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