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信佛皇帝,为何每次烧香都只烧三根?还说:最忌讳两短一长
中国古代有很多皇帝崇信佛教 , 那么佛教最先由哪个皇帝引入中原的呢?
他就是东汉第二个皇帝 , 光武帝刘秀第四子刘庄 , 少年聪慧 , 几岁就可以作诗 , 十岁通解《春秋》 , 问他古人典籍包括注解 , 无一不通 , 无一不晓 。
这让刘秀很惊奇 , 然而刘秀没想到 , 这个孩子做皇帝倒不是很在行 , 做和尚倒是颇有天赋 , 从小就展露出“佛缘” 。
刘庄是三十岁以皇太子之位继承大统的 , 在位期间对佛教传播和影响很大 ,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记载得很清楚 , “于中国始传其术” 。
“初 , 帝闻西域有神 , 其名曰佛 , 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 , 得其书及沙门以来 。 ”
刘庄派了蔡、景二人去天竺求佛 , 两人到了大月氏国 , 遇到了得道高僧加以点化 , 他们用白马驼来一批佛经、佛像 , 一行四人到达洛阳后 , 得到刘庄隆重接待 。
文章图片
刘庄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寺院——白马寺 。
佛经其实在西汉就流行过 , 不过都是在贵族阶层 , 这是自上而下的流传 , 以前只在特权阶级才能信佛 , 后来民间百姓也允许信佛 。
历史上跟佛教有渊源的皇帝很多 , 萧衍绝对是最痴迷的一个 , 他被人称为“菩萨皇帝” 。
刘庄自从登基后就大规模建造寺庙 , 鼓励信佛 , 还皈依佛门 , “以佛治国” , 整个皇宫笼罩着慈善的气息 。 关键是这皇帝还真是一点肉星都不沾 , 人家一日三餐他一天只吃一顿 , 还断绝房事 , 远离嫔妃 , 虔诚向佛 , 终成一代得道高僧 。
在梁一代佛教成为时尚 , 历史学家说“南朝佛教至梁武帝全盛” 。
文章图片
当然萧衍是个比较特殊的例子 , 历史上还有一些皇帝信佛 , 但信而不迷 , 还是很正常的治理国家 , 他们是将佛缘转化成一种善缘 , 能经国济世 , 比如隋文帝杨坚 , 比如武则天 , 他们都是信佛的皇帝 。
顺治也是比较极端的案例 , 他后来干脆出家了 , 而且走得很决绝 , 他说自己不过是“穿着龙袍的囚徒” , 也许在佛寺里 , 他才有身心真正的自由吧!
古代信佛的皇帝很多 , 王公大臣更多 , 越是富贵的人家对“天意”却是深信不疑 , 因为没有无缘无故的富贵 , 能保持富贵也是很难的事情 , 所以富贵人家都有佛龛 , 平时都会去烧香拜佛 , 而且烧香一般都烧三根 。
烧香是很有讲究的事 , 为什么要烧三根呢?烧一大把不更显得有诚意吗?
文章图片
其实是有讲究的 , 这三根香分别是“戒香、定香和慧香 。 ”代表不同的含义 , “戒” , 戒律 , “慧”智慧 , 只有“定”下来 , 才有智慧 。
还有一种解释是左、中、右香 。
中间供养十方一切佛 , 左边供养十方一切法 , 右边供养十方一切僧 , 佛法僧全供养到了 。
道教历史上对烧香也有讲究 , 有“一支”清香敬天地的说法 , 当然也可以烧三支香 。
烧香多了其实无妨 , 少了却不行 , 如果不够三根说明心不诚 , 是犯忌讳的 。
文章图片
中国历史比较注重红白喜事 , 那也都要烧香 , 如果少了也是有忌讳的 。
不过现在也有人只烧一根 , 那根香昂贵而且十分粗 , 可能是出于价格的考虑 。
林正英的电影有句台词“人最怕三长两短 , 香最忌两短一长” , 有人说这句话跟棺材有关 , 说明是“凶兆” , 也有三长两短的说法 。
烧香的说法在现在看来有点迷信 , 但烧香也是古人文化的一部分 , 应该辩证地去看待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和智慧 。
文章图片
人有信仰是件好事 , 因为人有敬畏就不会随便作恶 , 社会也会安稳很多 , 但太迷了就不好了 , 因为会形成“执着” , 佛教中是不提倡“执着”的 , 顺其自然 , 随缘即可 , 太多的执念反而出于利益心 。
修行关键是修心 , 修去对名利的执着 , 假如烧香的目的是为了名利的执念 , 那修行的意义又何在呢?假如人不能甘愿活在平庸的生活 , 总想着出人头地 , 高人一等 , 即使他最终得到了想要的一切 , 也不会有内心真正的安宁和幸福 。
【古代信佛皇帝,为何每次烧香都只烧三根?还说:最忌讳两短一长
- 书生考中进士,皇帝:此人太丑,不能要,多年后书生推翻一代王朝
- 哥哥|皇太子把皇位让给弟弟,成就了弟弟千古威名,死后被追封为让皇帝
- 朱元璋|大臣被杀前, 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 皇帝大惊道: 赶快给他松绑
- 古代将军为何不是八块腹肌,反而个个啤酒肚,这才是军官真实样子
- 永历帝|乱世中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后,数次拼命救皇帝,南明灭亡后她很凄凉
- 中国古代的“典妻”和“质妻”
- 开国皇帝用自己的姓氏当做国号,史无前例,是慵懒还是别有它意?
- 李自成|小人物改变历史:一个小兵偶然一个动作,打死一位开国皇帝
- 万历|定陵挖掘照曝光,看到万历皇帝的尸骨照,方知他为何28年没上朝!
- 皇帝|犯人设下“祥瑞之兆”,在监狱留下大脚印,皇帝大喜: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