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点|从朱元璋到朱瞻基,四代皇帝皆有一无法抹去的污点,暴露人性之恶
【 污点|从朱元璋到朱瞻基,四代皇帝皆有一无法抹去的污点,暴露人性之恶】殉葬是以活人作为陪葬品的野蛮葬礼仪式,最早出现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当时的人认为,人的肉体死去后,灵魂就会升华到另一个世界里。因此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奴隶主死后,他家中的部分奴隶就要被迫作为人殉,给奴隶主陪葬。
文章插图
由于用活人来殉葬的方式实在太过残忍,因此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殉情况就越来越少,到了唐朝时期已极为罕见了。然而,这种极其野蛮的殉葬制度却在离现代只有600多年的明朝再度死灰复燃,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建文帝失踪例外),整整四代明朝皇帝都在死后强迫大批妃嫔、宫女为他们殉葬,连宅心仁厚,爱民如子的明仁宗朱高炽也不例外。
明朝史料中都尽量避开人殉话题,可当时明朝和朝鲜王朝关系非常密切,朝鲜经常派使者前往明朝“取经”,并将各种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因此朝鲜《李朝实录》中就毫不避讳地写下了明朝皇帝(明成祖朱棣)死后人殉的过程:“帝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于庭,饷撤,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圈于其上,以头纳入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经而死。”
文章插图
那么明朝皇帝选定人殉的标准是什么呢?其实标准很简单:皇后豁免,有子女的妃嫔以及功臣贵戚的女儿也可以免除,其他妃嫔以及生前照顾皇帝起居的宫女都在人殉之列。不过这一标准也有例外,比如明仁宗朱高炽死后,第一个被殉葬的是恭肃贵妃郭氏。郭贵妃为朱高炽生了三个儿子,还是明朝开国功臣郭英的孙女,按理说怎么殉葬都不该轮到她,因此后人猜测郭贵妃生前与张皇后关系不和,朱高炽死后,张皇后便以后宫之主的身份强迫郭贵妃殉葬。
文章插图
在中国历史上,殉葬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比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去世后,皇后述律平怕朝中大臣难以制服,便以给先帝殉葬为借口,一下处死了三百余名契丹贵族,从而稳定了政局。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后,继位的皇太极担心孝烈武皇后阿巴亥(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母亲)势力过于庞大,便打着先帝遗诏的幌子强迫阿巴亥殉葬。可是,明朝皇帝殉葬的妃嫔、宫女大多都是无权无势、没有根基的女子,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其实说白了,明朝皇帝要求妃嫔、宫女给自己殉葬并没有那么复杂的理由,他们只是认为自己要到另一个世界了,所以就得带着身边的这群女人一起走,以便到另一个世界继续服侍自己,这纯粹是出于人性之恶,与原始社会中那些奴隶主要求奴隶殉葬的想法基本一致。因此无论朱家这几代皇帝有哪些贡献,他们身上的这一污点是永远无法抹去的。
- 朱元璋几乎杀光开国功臣,但却放过一个霸主,该家族繁荣200多年
- 官员宿娼,如果犯到朱元璋手里,会是什么惨痛下场?
- 朱元璋|朱元璋为何非杀李善长不可?只因多年以前刘伯温的一番话
- 朱元璋|大臣被杀前, 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 皇帝大惊道: 赶快给他松绑
- 文昌|唐代科举舞弊案—长庆科案,而穆宗为何要没有从重处罚
-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朱元璋建立明朝,他们都有这一共同点
- 朱元璋|朱元璋杀功臣,除异己都面不改色,为何在杀此人时却痛哭不已
- 若日本沉没,1.26亿国民何去何从?巴西、澳大利亚是最佳选择
- 老师为何从不在课堂上讲,田忌赛马的后续,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惨烈
- 曾国藩天资并不聪颖,却能从愤青成为圣人,都是这个习惯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