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救|大将被清军围困坚守孤城,向南明求救,为何无一援兵来救
大家好,我们的鹏举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公元1645年,大清豫亲王多铎率军包围了扬州城,当时镇守扬州城的,正是明末抗清大将史可法。史可法一边坚守孤城,一边想方设法向南明求救,可是南明其他三镇总兵却无动于衷。后来清军用大炮轰城,史可法没有办法,只能写血书向南京告急,可仍然没有得到任何答复。最终扬州城被清军攻破,史可法拒降遇害,时年43岁。史可法坚守孤城,拒不降清,其义举不知为后世多少人所敬佩,但他却因没有援兵而遇害,实在令人感到惋惜。那么当时身为南明督师的大将史可法,在被清军围困的情况下,连发多次求救檄文,为何却无一援兵来救呢?
文章插图
一、得罪福王崇祯皇帝自缢殉国后,南京百官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建立了南明政权,是为弘光帝。弘光帝本该派兵支援史可法的,奈何在此之前,史可法曾经得罪过他,怎么回事呢?当初在决定拥立人选的时候,朝中大臣出现了分歧。东林党人主张拥立潞王朱常淓,可部分将领主张拥立福王朱由崧。东林党人的理由是,福王虽然是明神宗的孙子,但他有七大缺点: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属、不读书、干预官吏。而潞王虽然是明神宗的侄儿,可他贤良且聪慧,应当立为王。后来东林党人的意见,被以文书的形式,通报给时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史可法。史可法本身也是东林党人,所以他自然同意文书上的意见。
文章插图
凤阳总督马士英支持的是福王,他也来询问史可法的意见,结果史可法就把福王的七大缺点告诉了他,还说福王:“在藩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然而福王最终靠着江北四镇,以及马士英等势力的支持,顺利登上了皇位。马士英因为拥立之功,成为南明政权的首辅大臣。更没想到的是,马士英竟然将史可法之前的话,以文书的方式上报给弘光帝,可想弘光帝有多生气。弘光帝正愁怎么报复史可法,谁知他就主动请求出京督军,镇守淮扬,弘光帝自然欣然应允。在这种情况下,弘光帝怎么可能去救史可法呢?
文章插图
二、南明内讧就算弘光帝不想救史可法,那么南明政权的其他军事力量,也不该就这样看着扬州失陷啊。这就要怪他们只顾着内讧,看不清局势了。弘光帝是借助江北四镇的势力,以及马士英的帮助才登基为帝,江北四镇主要就是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和刘泽清四股势力。其中高杰驻守泗州,黄得功驻守庐州,刘良佐驻守临淮,刘泽清驻守淮安。同时在武昌,还有一支左良玉率领的部队。原本他们共同组成江淮防线,防止清军南下,可当清军真正南下的时候,他们却忙着内讧。左良玉与马士英对立,他甚至发布檄文讨伐马士英。后者随即调江北三镇(高杰当时已被清军诱杀)势力来保卫南京。三镇势力一离开,江淮防线就被打开,清军趁机南下,包围了扬州。紧接着左良玉暴病而亡,南京之危已解除,这时候他们明明可以团结起来,发兵救援扬州,可是诸将各怀鬼胎。黄得功以要保卫南京为由,不肯出兵救援,刘泽清、刘良佐见清军来势汹汹,竟然选择了降敌。
- 雍正王朝:十四爷大闹灵堂,雍正用一招轻松化解,尽显帝王心术
- 多年养花总结:大蒜能治蚜虫、浇水要控温、换盆可美化株型
- 明朝士兵500年前种下1棵树,1920年被大地震撕成两半,如今还活着
- 两种月季适合小白入手,开花量大,容易存活
- 辽宁省营口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 朱元璋|大臣被杀前, 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 皇帝大惊道: 赶快给他松绑
- 正说大龄皇后刘娥: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二婚女也有春天
- 三星堆|三星堆为何如此神秘?高手列出几大证据,最后竟指向古埃及文明?
- 两块籽料要价100万,为什么和田玉价格差距这么大,原因在这里!
- 赵云|赵云一生没有斩杀名将,为何能够排行第二?大局观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