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下宫之难后赵氏为何还能崛起?与赵氏孤儿相比,真实历史更为传奇( 二 )



历史|下宫之难后赵氏为何还能崛起?与赵氏孤儿相比,真实历史更为传奇
文章插图
赵盾为政二十载而亡,留下庞大的党羽与巨额的财富。之后,其子赵朔成为晋国赵氏第三位宗主,赵朔与弟弟赵婴齐要亲近郤氏、栾氏,而另外两个弟弟赵同、赵括却要与先榖结党,赵氏就此分裂了。
由于赵朔英年早逝,留下的儿子赵武又年幼,于是就失去了宗主地位。当时,晋国由六卿扩充成十二卿,其中赵氏占据三卿,即赵旃、赵同、赵括,唯独没有赵武的位置。当时,赵武跟着赵庄姬住在晋景公宫里。
与此同时,这时赵氏还发生了一件丑闻。赵朔妻子叫赵庄姬,是晋成公之女,赵朔去世后与小叔子赵婴齐(赵朔亲弟弟)有了奸情,事情败露后赵婴齐被赵同、赵括兄弟逐出晋国。
于是,赵庄姬感到非常愤怒,一方面情人惨遭流放到齐国,最后客死异乡,一方面儿子赵武失去宗主地位前途未卜。因此,赵庄姬怀恨在心,就在哥哥晋景公面前诬陷赵氏说,“赵同、赵括将要作乱”,而与赵氏家族早有矛盾的郤氏、栾氏,趁机出面为赵庄姬作证。
本就对赵氏权势过大忧心不已的晋景公顺水推舟,最终多方推动下,以郤氏、栾氏为主力,晋国诛杀了赵同、赵括,并灭其族,史称“下宫之难”。其中,郤氏崛起之路是赵氏的血泪铺垫而成。
赵氏下宫之难,看似赵庄姬搬弄是非,实际矛盾早已存在,赵庄姬只是一根导火索。

历史|下宫之难后赵氏为何还能崛起?与赵氏孤儿相比,真实历史更为传奇
文章插图
下宫之难爆发后,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晋国为何没有斩草除根,彻底灭掉赵氏?二是赵氏实力大跌,为何又能够快速崛起?原来,虽然赵氏得罪人很多,但也施恩不少,恩人让赵氏一族得以幸存,以及能够快速崛起。
韩厥是韩氏一族宗主,赵盾对其有养育之恩与知遇之恩,因此晋景公、郤氏准备彻底铲除赵氏一族时,韩厥不仅拒不出兵攻打赵氏,而且强谏景公,大胆直言:“赵氏,先贤伯益之后。自中衍以下,嬴姓显贵。赵衰佐文公、赵盾佐襄公,皆社稷之臣,有大功于晋。奈何一朝获罪,而绝其嗣?今有功于国者,恐无后于晋!望君侯三思……”一举点醒晋景公,让外甥赵武担任赵氏宗主,并还了一部分封地。
赵武成年之后,晋厉公(景公之子)希望借用赵武来压一压郤氏等嚣张气焰,这时就体现出赵氏一族底蕴了。韩厥一向支持赵武,曾经攻打赵氏的栾书,此时正是晋国中军将,是元帅,执掌国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赵盾有恩于他也支持赵武,可以说除了郤氏之外,其他卿族至少都不反对赵武。栾书攻打赵氏,又为何不反对赵武,除了报赵盾之恩外,还在于栾书与赵同、赵括关系很差,但与赵朔关系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