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族|李善长早早告老还乡,躲过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为何还是被灭族?

虽然李善长已经告老还乡,但依然对淮西集团有着很强的影响力,朱元璋除之而后快。
朱元璋的心头病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曾通过一系列为政举措,恢复大明人口、促进百姓生产。明朝经济一片大好的同时,朱元璋却有了一块心病——明廷内部的斗争变得愈演愈烈。
当时朝中大臣基本分为三派:
一、由朱元璋老乡组成的淮西集团。
二、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
三、中立的官员。

灭族|李善长早早告老还乡,躲过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为何还是被灭族?
文章插图
这其中,由朱元璋老乡组成的淮西集团,领头人正是李善长。除了李善长以外淮西集团成员还包括:郭英、汤和、周德兴以及故去的常遇春,当然也包括后来的胡惟庸。因蓝玉的姐夫是常遇春,所以蓝玉也算是淮西集团成员,淮西集团势力可见庞大。
表里不一的李善长
因朱元璋感念李善长既是自己的老乡,又曾鞍前马后的劳顿,所以朱元璋便任命李善长为大明第一任丞相。
作为朱元璋打天下时的第一功臣,当时李善长主要负责后勤事务,帮助朱元璋处理政务。

灭族|李善长早早告老还乡,躲过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为何还是被灭族?
文章插图
从李善长所为来看,外表敦厚,心胸狭隘的评价毫不为过。所有反对李善长,和淮西集团作对的人,都会遭到李善长的报复。
可想而知,淮西集团一家独大的局面,是朱元璋不愿意见到的。在朱元璋的刻意扶持下,朝中出现了淮西集团的对头,刘伯温率领的浙东集团。
告老还乡的李善长及其继任者
告老还乡并非李善长心有所愿,只是其深知朱元璋并非心胸宽广的君主,眼见浙东集团与淮西集团间的争斗愈演愈烈,告老还乡纯属无奈之举。
最好的例证,就是李善长在告老还乡的同时,还向朱元璋举荐了自己的继任者——胡惟庸。

灭族|李善长早早告老还乡,躲过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为何还是被灭族?
文章插图
朱元璋是乐于使用胡惟庸的。因为贪财、揽权的胡惟庸想要继续坐在丞相的位置上,就必须得到朱元璋的支持。
贪婪的胡惟庸替朱元璋除掉大批功臣武将。甚至其率领的淮西集团战胜了刘伯温率领的浙东集团,使明朝又迎来了淮西集团一家独大的局面,而这一切正是朱元璋所盼的。
朱元璋一边利用胡惟庸和淮西集团,帮助自己铲除功臣武将,一边又利用刘伯温和浙东集团来制衡淮西集团。
刘伯温身死后,浙东集团失势,而朱元璋也开始对贪婪的胡惟庸和淮西集团下手了。

灭族|李善长早早告老还乡,躲过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为何还是被灭族?
文章插图
一个关键人物
浙东集团失势后,虽然李善长已经告老还乡,但李善长依然对淮西集团有着很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