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国历史上两次大胜日本的战争, 告诉我们甲午战败的真相
文|逆北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帝国在军事上的失利一直是学界与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的确,在整场战争中,清帝国的陆海军均遭遇了沉重的挫折,这也极大助长了日本在索取“赔偿”上的嚣张气焰。
可是,为什么清政府派往朝鲜半岛的陆军遭遇重挫后,清政府咬紧牙关选择力战;而当日军攻入辽东半岛,并伺机突破山海关时,清政府仍可以装作没事人一样,在对内宣传上以虚假的胜利来掩人耳目。当威海卫军港被攻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后,清政府却选择了投降呢?
文章插图
笔者认为,清政府在整场战役中之所以能屡败屡战,与其海军主力尚存有着极大的关系。清帝国虽还有福建水师等其他海军部队,但同北洋海军相比,在距离战场之远近与实力比较方面却远不如他,这也使北洋海军成为了清政府在整场战役中可打的一张“兜底牌”。
这样一张“兜底牌”的价值之大,不仅清政府方面知道,擅长情报工作的日本人也了如指掌。因此在大东沟,日本海军集结主力试图将返航的北洋海军主力尽数歼灭,其背后之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
文章插图
笔者在这里无意于探讨北洋海军覆灭之因,因为关于此方面的著述颇多,再言及价值并不大。笔者想说的是,甲午战争之败,是败在清政府海军主力的丧失,而海军主力之丧失,又寓示着清政府在海上的失败。
换言之,假如清政府的北洋海军能够在战争中继续苟延残喘,胜利的天平很有可能偏向清政府这一方。这并不是信口雌黄,而为了进一步论证这一观点,我们不妨从以往的历史中,即古代中日之间围绕朝鲜半岛所引发的战争中来一探究竟。
唐高宗在位之初,朝鲜半岛的新罗王国送来了求援书。原来,半岛的另外两个割据政权——高句丽与百济联手日本北上,正准备一举灭掉新罗。新罗一旦覆亡,不仅有利于日本将自己的势力进一步投放到半岛,还会让唐帝国在东北的边境变得愈发的动荡。
文章插图
【 甲午|中国历史上两次大胜日本的战争, 告诉我们甲午战败的真相】唐军开入半岛后,的确打了几个胜仗,可是随着战线不断拖长,唐军的补给变得困难起来;而高句丽等的军队虽然退却了,但战线的收缩正有利于其集中兵力进行反击。唐朝远征军的处境不容乐观,而半岛内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也让唐军作战环境变得复杂起来,战事一时陷入了僵持。
这种僵持的局面很快便被打破了,唐军突破了日本与高百两国联军组成的防线,并一举席卷了整个南部。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唐将刘仁轨的水军在半岛西部的白村江大败日本海军。
- 历史上最悲惨皇妃:6岁入宫,17岁怀孕,18岁因分娩迟活活被饿死
- 武状元比文状元差在哪,为何在历史上没存在感?
- 唯一不被西方认可的中国王朝,已延续471年,国号是中国人代名词
- 中国女孩为爱嫁给非洲拳王,3年生下2个孩子,现在男方已二婚
- 中国古代的“典妻”和“质妻”
- 明朝|凭什么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刚烈的王朝, 来看这些皇帝的表现便知
- 此人名叫金介屎,朝鲜历史上的四大妖女之一,名字十分耐人寻味
- 周朝|周朝为何备受尊崇?因为其做出了四个贡献,让中国受益3000年
- 2020中国书画拍卖成交十大排行榜TOP10
- 精美瓷器的发展,为何会让外国一提到“china”,便想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