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张国焘一句口号,导致红四方面军损失4万多人,徐向前非常痛心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红一方面军大约1万多人,而红四方面军大约8万人,可谓是兵强马壮,这使得张国焘的野心膨胀起来,他不同意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带兵南下另立中央,准备在四川创建革命根据地。
文章插图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虽然对张国焘另立中央非常不满,但对于南下作战的前景感到乐观,这种乐观来自对川军屡战屡胜的胜绩上。然而这屡战屡胜的原因是因为红四方面军会师以后,战略上取北上态势,四川军阀采取尾随战术,出工不出力,他们保持与红军一天行军距离,旨在把红军和尾随红军的蒋军送出川境。现在红四方面军去而复返要抢占自己的地盘,特别是张国焘提出了“赤化全川”的政治口号,令刘湘如芒在背,他决心与红四方面军拼力一战。红四方面军与敌军的关键一战是天(全)芦(山)战役,当时红四方面军不到20个团的兵力,而川军大约80个团,每个团基本上都齐装满员。
文章插图
1935年10月20日,张国焘下达了《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战役发起后,红四方面军节节胜利,然而徐向前却感到不安,因为红四方面军打的都是击溃战,徐向前铆足了劲想打歼灭仗,反复强调集中兵力紧盯敌军主力,他把目标锁定在刘湘的两个王牌师,特别是郭勋祺的“模范师”上,而捕捉“模范师”的任务落在善于攻坚的第四军身上。红四方面军在天全作战的第一阶段,打得有声有色,先是许世友派突击队迂回敌阵与正面部队夹击攻克城外据点,接着王近山巧扮川军智取天全城。但是,在第四军击破“模范师”一个旅之后,未能乘胜追击,而是用一天两夜巩固阵地,等到再发起追击时,郭勋祺率部早已撤至安全地带。徐向前、陈昌浩怒不可遏,当即发出电报斥责:志(亮)、仕(友)、建(安)、世(才):(甲)郭师全退,你们见敌不追,失此千载一时之机,真军事上之盲子,革命之罪人,一误再误,酌先予你们各严重警告一次。四台台长拒不收报,大误军机,先予警告,如敢再犯即以军纪制裁。昌、向徐向前素以儒雅著称,对部下呵护备至,即使有批评,也很讲究方式方法。他有句口头禅叫“响鼓不用重锤,闷鼓敲破牛皮也没用”。但是,这封电报一口气点了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倪志亮、第四军军长许世友、第四军政治委员王建安和第三十军军长程世才4位爱将的名字,指责中的痛彻之意、愤恨之情溢于言表,这在红四方面军历史上并不多见。天芦战役第二阶段,红四方面军准备攻占名山东北要镇百丈,然而久攻不下,不仅如此,川军迅速调整兵力对红四方面军进攻围攻,总兵力达到20个旅共计80个团,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发起总攻,战场形势逆转,红军由出击转为堵击。川军的总攻在拂晓打响,他们依仗着强大的火力,并在进口飞机的空中支援下,以团为单位发起轮番攻击。从黑竹关到百丈关20余里的弧形战线上,刀光血影,战火弥漫。而百丈一带,地势开阔,视野清晰,便于大兵团展开。川军发挥人数上的优势,整团整营成建制地投入进攻。而且蒋介石下令空军参战,数十架战机轮番轰炸或扫射红军的前沿阵地。炮火连天,弹片迸飞,硝烟蔽日,敌我双方的战士扭打在每一个山头、每一道深沟、每一片树林、每一座村落。红四方面军与川军激战七日,双方都伤亡惨重。红军死亡近万人,川军伤亡达1.5万人。对于拥有20万兵力的川军来说,1.5万人不算大,而对于总人数只有8万的红军而言,近万的伤亡代价可谓触目惊心,红四方面军不得不下令撤退。百丈取胜后,老谋深算的刘湘并没有挥军穷追,而是力排众议,采取了缓攻的战略。缓攻的实质,是在保持军事压力的前提下,将红军交给反常的寒冬、永久的饥饿和出没无常的袭击。
- 太子|汉武帝去世前说出一句遗言,群臣不理解,至清末果然印证!
- 晚清第一名妓,曾是状元小妾,八国联军入侵时,一句话保住北京城
- 自然|汉献帝一生中最硬气一次,说出的一句话让曹操汗流浃背,下跪求饶
- 陵墓|他是孙殿英的儿子,将父亲盗来的文物主动交祖国,说了这样一句话
- 志向|文盲皇帝留下一首诗,只有23字却被千古传唱,尤其是第一句
- 李陵|中国最丑的奴隶,只因一句话,皇帝就被迫娶她,还因此宠爱二十年
- 宋朝|宋朝以后军事孱弱的原因 尽在一句流传的俗语之中
- 刘邦|韩信被处死后,萧何望着尸体感概万千,说出了一句肺腑之言
- 春天养茉莉,一句顺口溜,“清兰花,浊茉莉”,夏天养到爆开
- 徐州|刘备名言无数,一句得罪女人,一句引为经典,一句把孙权当猴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