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49年董其武率6万大军起义,只提出一个请求:军委如何答复的?

解放战争后期,1949年傅作义将军发动起义,避免了古城北平遭受战火,也直接宣告了平津战役的结束。不过傅作义集团的起义行动其实应该被分为两部分,著名的北平和平解放只是第一部分,几个月后的绥远起义则是第二部分:同样是由傅作义主导,其嫡系部队6万余人宣告起义。除了傅作义之外,绥远起义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董其武。此人是绥远傅家军的实际领军人物,在上司傅作义的劝告下,起义时什么条件都没提,只有一个请求,军委是怎么答复的呢?

大军|49年董其武率6万大军起义,只提出一个请求:军委如何答复的?
文章插图
傅作义之所以在绥远还保留这么多军队,是因为平津之地原本就不是傅起家的势力范围。上世纪30年代脱离阎锡山阵营之后,傅作义凭借自己过人的军事才能在贫瘠的绥远有了立锥之地,并逐步壮大了自己的嫡系部队,总兵力逐渐超过20万人,成为北方的一路诸侯,在老蒋的提拔下进驻平津,统一节制华北地区近60万国民党军队。由于我军东北野战军实力强劲,傅作义担心东野一旦进入华北作战,平津之地难以长期固守,很可能还要撤回绥远老家,因此傅作义令董其武率亲信傅家军部队坚守绥远,保住自己最后的根据地(董其武是傅家军名将,46年张家口战役曾击败华北我军)。也正因如此,1949年初傅作义在北平被围困,发动起义之时留下了西线的绥远问题没有解决。

大军|49年董其武率6万大军起义,只提出一个请求:军委如何答复的?
文章插图
但是时间到了1949年9月,新中国即将建立,我国北方地区也已经大部解放,孤悬一处的绥远国民党军问题必须要被解决了。原本傅作义起义之后,绥远军队及早顺应形势最好不过,然而在老蒋的威逼利诱下,不少绥远国军高级将领一时态度不明,仍然在观望形势,没有响应北平起义,甚至对老长官傅作义的行为并不理解,其中尤其以国民党第9兵团司令孙兰峰等人情绪比较突出,一直持对立态度。董其武则一直居中把控绥远局势,努力稳定住傅作义起家的部队,绥远虽没有及早起义,且也始终没有发生过激情况。

大军|49年董其武率6万大军起义,只提出一个请求:军委如何答复的?
文章插图
这种局势下,傅作义亲自出马,到绥远劝说旧部起义。董其武见到傅作义之后,傅作义讲了自己起义的待遇,解放军如何一视同仁,新中国即将建立希望部下能转变思想继续为国出力。由于对傅作义一直忠心,并且老长官所言有理有据,董其武受到感召,当即表示愿主动率6万绥远官兵起义。按理来说手握较强武装力量的国军高官起义,会提出一定的交换条件,比如职务、待遇、军权之类,但是董其武觉悟很高,完全没有这些要求,只希望军委能够考虑绥远的一个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