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李世民背负篡位嫌疑,为何不名正言顺,等李渊死后登上皇位?

唐太宗李世民是为后人称赞的皇帝。他开创了“贞观之治”,李世民在位时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他勤俭节约,大力的发展农业,新修水利,使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李世民对大臣们的意见也积极去采纳,他治国有方。在军事上也有很好的指挥,他带领唐朝人民对外开拓疆土,打败了东突厥和薛延陀,战胜高昌,给人民带来了大唐盛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贤明皇帝。这样一位贤明的帝王,却有着一个篡位的人生污点,他为什么要急于当皇帝,为什么不等李渊死后再名正言顺的继承呢?(一)李世民的势力危及到了李建成的地位,试图杀害李世民,李世民只能先发制人制造“玄武门事变”唐朝建立后,李世民被李渊封为秦王,拥有很大的实力,他征战四方,为唐朝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封王之前他就很有威信,在封为秦王之后更是如鱼得水,也掌握了很多的兵马。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贵为太子,却对李世民的地位非常忌惮,他想控制李世民的兵马,从而让自己的权利达到最大化,就和自己的弟弟李元吉一起预谋想要除掉李世民。
李渊|李世民背负篡位嫌疑,为何不名正言顺,等李渊死后登上皇位?
文章插图
而当时李世民在皇宫各地都有很多的眼线,其中一个眼线告知了李世民李渊的计划,试图想要将李世民毒死,于是李世民觉得不能坐以待毙,一再的忍让已经让他成为被宰的羔羊,自己不能再这么忍下去了,便决定先发制人,李世民在玄武门先后射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贪生怕死的李渊封李世民为皇太子,把自己的权利全部交给了李世民,从而发生了著名的“玄武门事变”。(二)李渊失信在先,原本承诺封李世民为太子,但他最后却封的是李建成李世民早年在外,不满隋炀帝杨广的统治,便暗中集齐人马想要造反。后被李渊发现,想要将他告发但却不忍心,于是就默认并支持李世民起兵。李世民也愿意推自己的父亲李渊为皇帝。
李渊|李世民背负篡位嫌疑,为何不名正言顺,等李渊死后登上皇位?
文章插图
李世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从小就很聪明伶俐,文能高谈儒家学问,武能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在为人处事上也很大方,可谓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他在征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李渊看他这么有才能,想要留他继续辅佐,但怕李世民不一心一意辅佐,便给李世民承诺,承诺自己如果起兵成功当上皇帝,就封李世民为皇太子,李世民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和承诺便更加尽心尽力的去辅佐李渊。
李渊|李世民背负篡位嫌疑,为何不名正言顺,等李渊死后登上皇位?
文章插图
可不想李渊在上位后,更加偏向于他的大儿子李建成,他就遗弃的以前对李世民的承诺,从而立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本就不满,却没有表现出来,还是倾囊般的去辅佐他,但由于李建成的忌惮,他总是打压李世民,身为父亲的李渊却没有出面阻拦或者是帮忙,一心还是偏向于自己的大儿子李建成,自己的野心却没有好好地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也没有实现,因此李世民心中便有更多的怨气。(三)、李渊当机不断,在治国为政时优柔寡断,导致大臣们兵刃相见李渊虽然是开国的帝王,但是却是一个无所作为的人。在司马迁的《资治通鉴》中曾有记载:“然高祖之所以有天下,皆太祖之功。”在他得知李世民要造反时,第一想法是要去告发李世民,但却最终因为李世民是他的儿子,看在儿子的面上不去告发,没有李世民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