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垮|压垮大明的第三颗稻草:总兵、巡抚、总督的滥设
大明建立后,朱元璋将军权过重的大都督府分为左军、右军、中军、前军、后军五都督府,原本属于大都督府的军事指挥权和调兵权也被一分为二,军事指挥权归五军都督府,调兵权收归皇帝。凡遇战事,先由兵部向卫所下达皇帝的调兵命令,然后再由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充任总兵官率领卫所士卒作战。洪武、建文时期,总兵官既不是固定官职,也没有品级,只是在战时临时设置。这样做虽然能防止武将割据自雄局面的出现,但要是遇到敌人大规模入侵,就会产生一个大问题:前线各都指挥使互不统属、无法合力应敌,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总兵官统领的卫所士卒需要集结、行军,往往会贻误战机。为了解决这个大问题,朱元璋从洪武十三年开始陆续分封自己的儿子们为藩王,驻防要地、节制防区内的卫所将士。
文章插图
但是,随着藩王朱棣靖难起兵、成为大明新君,藩王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不得继续节制防区内的卫所将士,朱棣又遇到了跟朱元璋同样的大问题。这种情况下,朱棣陆续在各要地设置镇守总兵,统辖防区内的所有军务,总兵成为了明代的正式官职。永乐、洪熙、宣德时期,镇守总兵的权力相当大,军户的军籍和屯田、卫所士卒的操练、衣甲兵器的修补、城堡墩台的修筑和战马的饲养都归总兵掌管,并且总兵还可以自行决定战守。如此一来,总兵的设置不仅加强了卫所士卒的战斗力,也能在战时统领防区内各都指挥使司的将士合力拒敌,但是权力过大容易导致总兵称霸一方、割据自雄,所以永乐、正统时期朝廷又通过向各要地派遣镇守中官和巡抚的方式制衡总兵。
文章插图
明代的巡抚始设于宣德初年,属于临时性官职,职责是治水、督察农情和赋税。正统初年,开始在边镇设置巡抚,巡抚的职责扩展到军事领域。景泰时期,巡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军事、民政和刑狱都归巡抚掌管,除边镇以外的各要地也开始设置巡抚。天顺时期,巡抚隶转而属于都察院,巡抚加挂都御使衔节制各地的都指挥使、布政使和按察使,巡抚正式成为朝廷派驻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这种情况下,共同掌握军权的镇守总兵、镇守中官和巡抚既取代了布政使、都指挥使和按察使成为明代地方权力的“三极”,又有效地防止了总兵称霸一方、割据自雄。成化时期,断藤峡之战波及两广地区,广东和广西的巡抚、总兵都无力单独应对,明宪宗只能以断藤峡之战的明军统帅韩雍为两广总督,一体节制两广地区的巡抚、总兵,明代的总督登场了。弘治时期,随着武将地位的下降和文官地位的崛起,原本总兵与巡抚平级的规定被打破,总兵成为了巡抚的下级,发展到万历时期,宣府总兵李如松仅仅因为邀请宣府巡抚许守谦同坐就被弹劾、罚俸,期间虽然有过刘瑾向明武宗提出召回天下巡抚的建议,但是随着刘瑾以谋反被诛,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巡抚终于成为明代名副其实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 儿子|历史揭秘:看看武则天和慈禧的儿子是什么样
- 公主|无辜的公主, 成为两方厮杀的牺牲品, 和安禄山有什么关系
- 兵权|李世民登基后,为何会放过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杀了就坏事了
- 吴氏|刘备死后11年,他的老婆吴氏,引爆一场“皇室丑闻”,诸葛亮都看不下去
- 成君|许平君和霍成君死后,汉宣帝为何选一个不好看又克夫的人为后
- 张灵甫|张灵甫牺牲后,19岁的妻子远赴美国,60年后登上孟良崮,留下4字
- 能观叶能赏花的植物,看上去普通,养一盆月月有花赏
- 三星堆|三星堆来自外星?假的!看完这几件文物就知道和中原关系多深!
- 刘备临终的时候嘱咐了一段话,为何重用叛徒魏延,却不愿用赵云?
- 《康熙王朝》中,那两道最关键的匿名奏折是谁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