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袁世凯登基后,下了两条政令,最后一条如果实现,可挽救中国颓势

许多知名人士和历史学家都对袁世凯进行了评论,这些评价的共同点是:袁世凯本质上是擅长权术的旧派人物,同时也是爱国者和民族主义者,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重要贡献,而他最大的败笔在于称帝。最后一点也是造成历史教科书上袁世凯被“黑”的原因。其实袁世凯当初并没有称帝的想法,他是在迫不得已下才动了此念头。在当上大总统之初,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政治口号,这一原则强调了在中国的五大族群汉满蒙回藏和谐相处,共同创建民主共和国。

登基|袁世凯登基后,下了两条政令,最后一条如果实现,可挽救中国颓势
文章插图
正是在“五族共和”的基础上,各民族的关系开始有所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变得逐渐密切。袁世凯还特意将五色旗作为国旗,他此举的意义在于告诉世界人民,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友好共处的国家。
【 登基|袁世凯登基后,下了两条政令,最后一条如果实现,可挽救中国颓势】
登基|袁世凯登基后,下了两条政令,最后一条如果实现,可挽救中国颓势
文章插图
袁世凯为了进一步的贯彻“五族共和”的原则,他在全国范围内颁布了两条政令。第一:将每年的正月初一定为全国范围内的春节,所有的公职人员进行放假休整。袁世凯为什么不按照旧时令来放假呢?因为旧时令是汉族人一直采用的,如果承认了其合法性,那么对于其他民族来说就不公平了,于是乎,袁世凯只批准了春节假期。

登基|袁世凯登基后,下了两条政令,最后一条如果实现,可挽救中国颓势
文章插图
第二:将晋、蒙交界的“杀胡口”地区改名为“杀虎口”。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剌南侵,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此地名中的“胡”则是对蛮夷的简称,充满了对他们的不尊重。袁世凯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促进中原地区与塞外的贸易,遂沿袭自清朝以来的俗称,正式改名为“杀虎关”。这一政令的颁布,进一步促进了两族人民之间的交流。

登基|袁世凯登基后,下了两条政令,最后一条如果实现,可挽救中国颓势
文章插图
袁世凯虽然存在一些过失,但是其也干了许多的事情,他为我国的发展也做出过巨大贡献。如果不受到外国势力的胁迫,让袁世凯再当几年大总统,中华民国是否会强盛?也许能挽救当时中国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