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 三 )


《圣旨碑》:元仁宗(1311—1320年在位 , 元朝第四位皇帝)所颁圣旨 , 全用白话 , 非常罕见 。 立碑目的 , 是要求任何人不得向寺庙征税 , 也不能侵夺寺庙财产 。 但当时的白话不易懂 , 比如“不拣甚么 , 他每的不拣是谁 , 休夺要者 , 休使气力者” , 意思是“无论何物 , 任何人不可逼索 , 不可倚势欺之” 。
【历史故事】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
文章图片
北京法源寺《圣旨碑》(《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碑刻——皇皇史册》内页插图)
明代两御赐碑:分别是明正统七年(1442)所立的《重建崇福寺碑》和明崇祯十四年(1641)所立的《重修悯忠寺碑》 , 雕饰极精美 , 可惜磨损严重 。
《御制法源寺碑》:清雍正十二年(1734) , 对法源寺进行了修葺 , 特立碑纪念 , 雍正还御笔写了“存诚”匾额 。
《御书波若波罗蜜多心经碑》: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立《碑 。 乾隆一生多次书写《心经》 。 早在乾隆九年(1744) , 便在京城贤良寺(东城区煤渣胡同)刻了御笔《心经》塔碑 。 乾隆十八年(1753) , 重修妙应寺白塔时 , 将御书《心经》放入塔刹(天宫)中 。 法源寺的这块碑异常雄壮 , 对比三次写《心经》的不同字迹 , 可见青年乾隆、中年乾隆和老年乾隆的心态变化 。
除以上提到的 , 法源寺还有一些名碑 。
有趣的是 , 作家李敖曾写过一本小说 , 以法源寺为背景 , 书名便是《北京法源寺》 , 据说是他的代表作 。 可在法源寺里 , 早就刻有“李敖”的名字——在一座明朝御马监太监们捐铸的铜钟上 , “李敖”的名字赫然在列 。
你提我 , 我也提你 , 看谁斗得过谁 。 当然 , 这不过是历史的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