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魏延大怒便率军抢先南归把山路上的阁道全部烧毁以阻止大军南归 。 杨仪见状便派人送信去成都控诉魏延造反魏延也不示弱也派人去指控造反的是杨仪 。 成都皇城内皇帝刘禅在一日之间收到两份互相指控的奏章也不知道前线情况真假于是把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招来商议对策 。 最终董允和蒋琬都表示支持杨仪 。 朝廷便让蒋琬率禁军前往汉中接应顺便处理杨仪和魏延的争端 。 但是蒋琬还没走多远魏延的死讯已经传来了 。 原来是魏延并非真心想南归只是想烧毁栈道以阻止杨仪撤军而杨仪又令士兵重新凿山开路日夜不止很快就追上了魏延军队 。 魏延在南谷口列阵阻拦此时杨仪令何平也就是后来的王平出阵 。 何平当众斥责魏延的士兵"诸葛公尸骨未寒你们怎敢如此"魏延的士兵都知道理亏于是纷纷放弃对抗弃甲归降 。 魏延见大势已去便带着儿子想逃去汉中半路上被马岱追上斩于马下 。 大概是魏延的家眷都在南郑汉中郡治所以杨仪到了南郑后还公报私仇把魏延三族诛杀殆尽
文章图片
在曹魏人鱼豢撰写的《魏略》中是说诸葛亮交待后事给魏延要求撤回汉中再也不北伐了诸葛亮的后事是魏延主持的杨仪则造谣说魏延要率军叛逃于是蜀军将领联合起来讨伐魏延魏延这才被杀 。 在这魏人流传的故事中显然有很多bug首先说魏延能否成为诸葛亮继承人都是大大的疑问再者诸葛亮怎么可能说再"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这种丧气话来显然这是魏人自夸的段子 。 后面说"魏延与杨仪相争失败身死"这段内容大致与《魏延传》的记载差不多裴松之对《魏略》这段内容评价到此盖帝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 。 --裴松之的意思是说这段故事要以陈寿写的《魏延传》为准绳 。 厘清了事情原委笔者再来分析一下魏延为何会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失败我以为其中原因有两个 。 第一陈寿说魏延"平日诸将素不同"可见魏延与同僚的关系较差再看成都那边可能董允和蒋琬也是如此所以才会站队杨仪而怀疑魏延 。 第二魏延作乱的动机单纯和应对方法幼稚 。 他只是想阻止蜀军南归却用烧栈道的方式拖延时日在这段时间里他也只是弹劾杨仪甚至决定在谷口阻击 。 这种手段可以看出魏延是"走一步看一步"是鼠目寸光式的 。 甚至寄希望于费祎或者是其他人能够支持自己忘记了自己平时根本没有死党的事实所以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 如果魏延懂得政治手腕要么尽快抵达南郑拥兵自重也不至于输得这么快甚至可以分化杨仪与其他人的关系争取更多人的支持也只要杨仪死了以资历来看蜀军余部自然会倒向魏延 。 后面的事就是向皇帝刘禅解释一番了魏延有重兵在手即便是真正的"丞相继承人"蒋琬掌权也不一定能左右得了他还是得给他几分面子 。 或者是魏延亲自返回成都先获取皇帝刘禅的信任即便蒋琬和董允认为魏延擅自南归有过失以魏延的资历也不至于会惨遭灭族的下场 。 可惜魏延不懂得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蒋琬率禁军北向汉中时听闻魏延已死也不去追究杨仪的责任说要弄清真相而是果断撤军返回成都等待杨仪向朝廷汇报情况 。 果然即便陈寿这些人都知道魏延并无反意甚至其家人因为杨仪公报私仇而屠戮一空如此冤屈惨烈朝廷也没有因此怪罪杨仪更没有替魏延平反 。 原来政治斗争是没有正义可言的魏延之死的后续影响后来杨仪因为忌恨蒋琬成为继承人而口出恶言他甚至说出"早知如此我就北投曹魏算了 。 "看看他的政治立场连魏延都不如魏人都知道魏延忠心于蜀汉死于叛逆就是一桩冤案 。 杨仪的恶言又被费祎听了去费祎马上向朝廷汇报于是杨仪被革职为民流放汉嘉郡 。 《三国志·杨仪传》杨仪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 。 "祎密表其言 。 杨仪在流放地又上书诽谤不知道是诽谤谁也有可能是费祎最终被逼迫自杀结束了不光彩的一生 。 魏延和杨仪两人的人品高低后人有目共睹民间对魏延也多有惋惜推崇之意 。 在梓潼有魏延祠在魏延家乡南阳也有祠堂纪念他在汉中还有魏延墓……反观杨仪默默无闻 。
文章图片
虽然《三国演义》对魏延的形象有所贬损例如"反骨"之说但这是小说家之言民间百姓能够仍然对魏延推崇有加甚至立庙纪念这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
- 【历史故事】曹操一生真正怕的“三国名将”,只有三位,其他都不值一提!
- 【爱历史】穷人乍富的潘多拉魔盒:花剌子模抗击蒙古,为何陷入胜利怪圈?
- 【爱历史】如果周瑜不死会不会拿下西川刘备还能三分天下吗!
- 【游戏世界】三国志11大浪淘沙行军类特技介绍:你管这个叫行军特技?
- 【时尚一点】过了60岁的微胖奶奶,“连衣长裙+草编帽”,才是你该有的搭配
- 【时尚一点】防晒霜含有化学成分,会影响宝宝发育吗?关于防晒,这几点要知道
- 【时尚一点】小姐姐穿一身粉色长裙,气质甜美又高贵成熟优雅女神范十足
- 【历史故事】皇帝让儿子娶老婆,儿子说不会,皇帝去,传爱妃来!
- 【历史故事】关羽死后,刘备只杀刘封却不杀马超,这是为什么呢!
- 【历史故事】赵云有两个儿子,一个结局不详,一个壮烈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