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苹果入场的低轨卫星通讯( 五 )


而在需求侧,通信卫星在未来将紧密地与信息化社会相连,带来的商机远远高于传统的广播通信应用,数据传输业务、天基互联网等新机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因此,随着供需两侧的推动,将会有更多的市场力量进入到高通量卫星领域,不仅带来资本,也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与新的业务模式 。
我国低轨卫星互联星座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既包括大型央企亦包括民营初创型公司 。目前,从事商业航天的初创型公司有近 20 个 。另外,根据公开消息,我国卫星互联网国家队——中国卫星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正在筹备中 。
低轨通信卫星星座实现全球覆盖,可为全球用户提供低延时、高带宽、全球无缝覆盖、灵活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多家企业提出了建设低轨通信卫星星座,包括“鸿雁”星座、“虹云”工程等 。
2020 年 1 月,银河航天首发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首颗由商业航天公司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可通过卫星终端为用户提供宽带通信服务 。5 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天基物联网星座的首发星行云二号 01、02 星发射升空 。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翔云”,为行业用户提供天基物联服务 。
吉利集团也于近年开始布局卫星互联网,2020 年与中国移动等多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低轨卫星通信、自动驾驶等领域合作,并为全球客户提供航天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应用方案 。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物联网星座“天启”星座已有多颗业务卫星在轨,服务于全球物联网数据业务,支持物联网向海洋、沙漠、森林等区域延伸,助力万物互联 。
1、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 4 月 29 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司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列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名单 。公司业务涉及卫星互联网的论证设计、研究试验、工程建设、工程服务、运行控制、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 。同时,卫星互联网系统软硬件和系统衍生产品的标准制定、检测鉴定、产品认证、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防护及相关技术服务也将由公司作为主要责任人,预计公司将成为我国商业卫星发射主要承包单位 。
2、航天科工:“虹云工程“协同 “行云工程”实现星座构,打造天基物联网
1999 年,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成立,2001 年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2017年,航天科工完成改制,由全民所有制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名字变更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为世界 500 强企业之一 。
在低轨卫星领域,航天科工提出“虹云工程” 。“虹云工程”是我国首次提出建立基于小卫星的低轨宽带互联网接入系统 。“虹云工程”预计将一共发射 156 颗卫星,最终将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低轨 Ka 宽带通信卫星系统,以天基互联网接入能力为基础,融合低轨导航增强、多样化遥感,实现通、导、遥的信息一体化 。“虹云工程”将分三个阶段,2018年已发射第一颗技术验证星;到 2020 年末,将发射 4 颗业务试验星,使用户进行初步业务体验;到“十四五”中期,则将实现全部 156 颗卫星组网运行,完成业务星座构建 。2018 年 12 月发射的工程首星“武汉号”是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卫星,搭载通信主载荷、光谱测温仪和 3S 载荷,后续将以“武汉号”为基础,开展低轨天基互联网试验与应用示范 。
3、航天科技:“鸿雁星座”预计在 2022 年建成并投入运营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于 1999 年正式成立,2013 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设立董事会 。2017年,航天科技完成了公司制改制,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企业名称变更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航天科技为世界 500 强企业之一 。在低轨卫星领域,航天科技将运营低轨通信卫星项目“鸿雁星座” 。“鸿雁星座”将由 300 多颗低轨小卫星及全球业务处理中心组成,具备全天候、全时段及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实时全球双向通信能力,实现“沟通连接万物、全球永不失联” 。“鸿雁”一期将由 60 颗核心骨干卫星组成,主要实现全球移动通信、物联网、导航增强、航空监视等功能,预计于 2022 年建成并投入运营;二期则将实现全球任意地点的互联网接入,预计于 2025 年完成建设 。
2018 年12 月,航天科技已发射了“鸿雁星座”首颗实验卫星“重庆号” 。这颗实验星配置有 L/Ka频段通信载荷、导航增强载荷、航空件事载荷,将实现“鸿雁星座”关键技术在轨试验 。航天科技拥有 8 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11 家专业公司和 13 家上市公司,科研生产基地遍及北京、上海、西安、深圳、香港等地 。目前,航天科技拥有“实践十三号”高通量卫星 。航天科技于 2018 年在重庆成立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建设与运营“ 鸿雁星座”这一低轨卫星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