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 。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
《伯牙鼓琴》知识点荟萃:
1、本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与此有关的成语是什么意思?
答:高山流水 。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妙 。
2、结尾写伯牙“舍琴而叹”有何作用?
答:既可以看出他的“善鼓”,又从侧面表现了钟子期的“善听”,表现了两人互为知音,同时也流露出知音难求的感伤 。
3、本文如何围绕“知音”安排结构?哪些语句可看出?
答:“知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知音”表现在“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全文围绕该句逐步展开 。“知音”表现在“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作者以这句话承接上下文,由对“知音”的感慨(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抒发作者对知音的渴求,突出文章主旨 。
4、文中哪个字说明伯两人在音乐上均有造诣?钟子期“善听”表现在哪些语句?
答:“善”——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表现在:
(1)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
文言文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伯牙善鼓琴原文及翻译: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 。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 。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 。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伯牙鼓琴翻译及原文 《伯牙鼓琴》讲述了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由于鼓琴听琴而产生的交情的故事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供参考 。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
译文:
伯牙弹琴,他的朋友钟子期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泰山 。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钟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不仅弹琴是这样,有才能的人也是这样 。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 。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而是等待伯牙然后变成千里马 。
赏析【伯牙鼓琴的全文翻译】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 。“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
- 谁知道带班字的成语
- 结婚的时候戒指戴哪个手指
- 谁知道带翅膀的奥特曼是那个啊
- 请问电脑键盘上的除法键在哪里啊
- 槟榔会杀精吗
- 酒店不含早餐的利弊
- 请问电脑上的加密狗是干什么用的
- 请问电脑显示屏的尺寸怎么测量
- 请问电脑怎么添加新的无线网络
- 金毛狗粮自制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