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我的这些成长其实都是无章法的,甚至有时候的持续性也很难保证,我的职业成长道路到底该怎么走,我是一直处于迷茫中的 。
读到张文质老师的归纳,眼前的路似乎明朗起来:身边有师父,远方有导师,心中有偶像 。
曾经很多次听到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外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个人影响另外一个人 。
教师的专业成长从来都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精神世界的追寻过程 。所有的成长,所有的相遇都是有契机的,脚踏语文的这方泥土,跟随心灵的指引,我的专业成长之路也在逐渐展开.......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读书笔记一篇一:教师如何实现二次成长
——《教师二次成长论》读书笔记
2021.2.3
一个优秀教师成长至少需要两次专业成长,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二次专业成长 。那如何实现第二次专业成长?李海林老师梳理归纳了五点:第一、读书是二次成长的必经之路;第二、教学反思是二次成长的关键;第三、课例研讨是二次成长最有效的途径;第四、参加研讨会是二次成长的重要契机;第五、论著是关键性一跃 。
一、读书是必由之路
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读书有三种方式,第一,休闲式读书,读书是用以消磨时间;第二,研究式读书,读书用以认识事物;第三,问题式读书,读书以解决问题 。问题式读书有五个步骤:在身边找问题——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书中获取某种观点、立场与方法——用这种方法来反思——在反思中改善行动 。这也是本学期我给语文组选择共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的起因 。我发现我们现在的课堂评价存在一些问题,如评课的焦点依旧还是老师的设计,虽说大家都已经意识到要转变评课的焦点,但如何转变?怎样才能让我们能更加专业的进行听评课?带着这个问题共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希望能从中找到有效专业听评课的方法,以此来反思自我教学,进而改变课堂 。
二、教学反思是第二次成长的关键
李海林老师在文中提出了反思的五个层次:
第一、普通的:教学日志、博客 。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经常做的 。
第二、更有效的:备课,上课,自我评价,修改 。备课上课是常态,但自我评价只有50%,修改的只有20% 。
第三、更专业的:备课,上课,反馈,修改,再上课,对比,总结 。这点类似公开教学的磨课研课,一学期大部分老师会做一两次 。
第四、较高级的:教学诊断 。记录、观察、切片、描述症状、同类相并、病例分析、同类病案检索、治疗 。也就是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将此过程进行记叙,便于积累经验 。这个反思在平日的教学中基本属于空白 。
第五、最高级的:课案库建设 。收集对比性课案、优秀课案等,进行课案分析,确立教学规范等 。收集优秀课案,进行课案分析,确立教学规范,教研室可从这个角度进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 。
三、课例研讨是二次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老师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是课例研习,就是我们说的听评课 。但是我们的听评课不够专业,如何才能确立听评课的研讨范式?这是我们这学期重点要研究的一个板块 。
四、参加研讨会是二次成长的重要契机
一个专业人士的成长要靠学、识、才、胆、德 。学问是一个人的底子,见识决定一个人的态度,才华决定他人是否认识到你的价值,胆略关系到能否把握住机遇,品德决定着能把事业做得多大 。其中关键是见识 。看的多,见得广,慢慢就会改变自己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
五、论著是二次成长的关键性一跃
李老师认为,中小学教师的写作实质是从默会知识向明言知识转化 。就是把自己的那些经验写出来,才能够明白它意味着什么 。即便我们写了一篇文章没人欣赏,但你的价值已经实现 。他提倡教师写作六步法:遇到问题(在实践教学)——问题的实质——探索性行动——改善的结果——对结果的反思——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每个都是自己的摆渡人!做别人不做的事,想别人不想的事,说别人不说的话,看别人不看的书,只有这样,才能脱颖而出 。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的读书笔记第一讲:诗意的生活
人生的境界的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哲学史家冯友兰(1895-1990)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谓之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孟子.尽心章句下》
- 驾照扣了14分怎么办
- 韩娱小说bigbang
- 韩国什么电视里有叫汉娜的
- 杀生丸对玲的感情是
- 沙丘的内容简介
- 海贼王路飞的哥哥是谁啊
- 胭脂电视剧大结局是什么 胭脂和曼娜怎么和好的
- 童年共有几章
- 童年鲁迅对山海经是什么样的态度
- 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主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