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写作的青年常常向人请教:“我想学习写作,应该怎样下手?”所得的答案里必定包括这么一条:“多读 。”然而读过一些文章之后,往往会觉得所得不多,进步有限,于是心里不免烦躁起来:“我读过不少的文章了,为什么感觉不到有什么进步?”这篇短文就是想跟读者谈一下这个看似不难、实在又不容易的阅读问题 。不论读什么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本的目的,就是想从所读的文章里取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为了这个目的,首先就得挑选自己所需要的文章来读 。
读的时候自然要充分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之类,必要时还得查看有关的参考文件,或是作点读书笔记来帮助记忆,准备以后应用 。这些,都是一般性的问题,这里不谈 。我们所要说的,是怎样在阅读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术 。
其实,这两方面是分不开的: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把文章里的语文问题弄得越清楚,对于它的内容也就了解得越透彻,因为文章的内容原是靠语文来表达的 。不过,我们既是在谈语文,既是以学习语文为初步的目的,为了讨论的便利,为了把精神集中在这一点上,我们专就语文方面来谈就是了 。从阅读中学习语汇,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然而初学者往往忽略了它 。
所谓学习语汇,包括两个方面:积极的一面是要从别人的作品中吸收新东西来丰富自己的语汇,消极的一面是要以别人运用语汇的情形为借鉴来纠正自己原有的错误 。为了这两方面的目的,可做的事情很多 。最起码的一件自然是在字典辞书的帮助之下把文章里的生字生词的意义弄明白 。
其次是以文章中的句子为实例,把这些生字生词的用法搞清楚 。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阅读的时候,特别是阅读文艺作品的时候,往往急于要知道全篇的内容,匆匆忙忙读下去 。其中一些比较生疏的字眼儿,由于有了上下文,常常可以猜出个大约摸的意思来 。
既然已经“大约摸”地明白了它的意思,于是就懒得去查字典,懒得问人,马马虎虎、不求甚解地过去了 。这样,慢慢地我们的脑子里就记了许多“大约摸”的字眼儿,等到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也就“大约摸”地用上去了 。结果,我们的文章里出现了许多“用词不当”的句子 。这,看起来是写作问题,可是推本求源,种因却在阅读时以不求甚解的态度对待语汇 。
不但要了解生字生词的意义,更主要的是弄清这些字眼儿的用法 。所谓用法,最主要的是跟别的词怎样搭配 。如果是个动词,它常用哪类词作宾语?如果是连词,它常常跟哪类词配在一块儿用?如果是形容词,它常常用来修饰哪类词?这些问题不注意,我们脑子里就会逐渐记住一些孤零零的字眼儿,等到写作的时候,就会不问是不是地方,随便乱安插,造成许多所谓词的配合不当的错误 。意义和用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些分析比较的工作 。
文章中遇到一个生词,意思弄清楚了,用法有把握了,不妨进一步想一想,我原来知道的词里面,有没有意义跟它相近的?如果有,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是意思上不全一样,还是用法不尽相同?这篇文章里为什么用这个,不用另外一个?用了这一个有些什么好处?是意思表达得确切些,还是比较生动有力些?当然,我们不能穿凿附会,强加解释,不过这样用一番心,会使我们把许多词的意义和用法弄得更明确,日后自己用起来更有把握 。这里有一点必须着重地指出来:所谓学习语汇,并不一定是单单注意那些艰深生僻的字眼儿 。越是普通的字眼儿,越是口语里常用的字眼儿,包括常用的虚词在内,越得注意 。
因为这些才是我们经常要用的、必须绝对用得正确的字眼儿 。可是正因为它们常用,它们的用法往往很多变化,而我们却认为它们普通,并不注意,结果在写作的时候往往就在这些普通常用的字眼儿上犯错误 。好高骛远是有害无益的,学习语汇只注意那些奇特而少用的字眼儿,正是好高骛远的一种具体表现 。
阅读时还要学习文章里的句法 。学习句法,也包括好几个方面 。首先是练习分析句子,把各个句子的语法结构弄清楚 。如果有些句子自己分析不好,要把它记下来,有机会去查参考书,或是向人请教 。
这样做久了,可以使我们彻底明了各种常用的句式,等到自己写作的时候,在造句方面就会很有把握 。其次是注意文章里造句方面的特点 。比如,这篇文章里是短句子用得多,还是长句子用得多,还是很均匀地显不出什么长句短句,还是长短句都有,交错着运用?作者这样造句有些什么好处?那些长句子,能不能改短一点?短句子能不能改长一点?改了以后对于文章有些什么影响?同样,我们也可以注意,文章里是简单句用得多,还是复杂句用得多?哪些是被动句?哪些是省略句?哪些是倒装句?为什么这样用法?有没有对偶的或是排比的句子?这样用法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再其次是要注意句子和句子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 。
- 小萱的寓意
- 什么是绝罚?
- 天气状况决定你跑步的方式?
- 皮影戏的起源
- 伤口处理不当破伤风致命
- 凯美瑞手刹在哪个位置
- 冬天如何洗脸使你更加健康
- 别克胎压监测怎么复位
- 瑜伽练习不当反加速脊柱老化
- 丰田霸道胎压灯怎么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