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补偿装置与无功补偿装置的应用?( 二 )


3.装设无功补偿装置:电力系统中存在许多变化极快的谐波源,比如机车、电弧炉、轧钢机等,这些设备不但会产生大量的谐波,而且会引起供电电压的不稳定,甚至造成电力系统中电压的不平衡,严重影响电能的质量因此,在产生谐波的谐波源附近,装设无功补偿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其产生的谐波的数量,也可以保持系统电压的稳定和平衡 。
“SVG、SVC、FC”三种无功补偿装置的区别是什么?1、SVG静止无功发生器:采用电能变换技术实现无功补偿,该装置产生的无功和滤除谐波是靠其内部电子开关频繁动作来产生无功电流和与谐波电流相反的电流 。
2、 SVC静止无功补偿装置:采用的是无源器件进行无功补偿,该装置产生的无功和滤除谐波是靠电容和电抗本身的性质产生的 。
3、FC无源滤波补偿装置:采用的是滤波电抗器和滤波电容器在特征次谐波频率下形成LC串联谐振,对该次谐波相当于一个低阻抗通道,使谐波电流大部分流入滤波回路 。
所谓“低压无功补偿成套装置”,是指用于低压线路(380V等级)的、用来补偿用电设备无功功率的成套设备 。常见的就是低压配电柜中的【低压电容柜】 。
无功补偿有其必要性,但同时也有不好的影响,那么无功补偿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进行补偿?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子供电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 。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 。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 。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 。
一、按投切方式分类:
1. 延时投切方式
延时投切方式即人们熟称的"静态"补偿方式 。这种投切依靠于传统的接触器的动作,当然用于投切电容的接触器专用的,它具有抑制电容的涌流作用,延时投切的目的在于防止接触器过于频繁的动作时,电容器造成损坏,更重要的是防备电容不停的投切导致供电系统振荡,这是很危险的 。当电网的负荷呈感性时,如电动机、电焊机等负载,这时电网的电流滞带后电压一个角度,当负荷呈容性时,如过量的补偿装置的控制器,这是电网的电流超前于电压的一个角度,即功率因数超前或滞后是指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 。通过补偿装置的控制器检测供电系统的物理量,来决定电容器的投切,这个物理量可以是功率因数或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 。
下面就功率因数型举例说明 。当这个物理量满足要求时,如cosΦ超前且>0.98,滞后且>0.95,在这个范围内,此时控制器没有控制信号发出,这时已投入的电容器组不退出,没投入的电容器组也不投入 。当检测到cosΦ不满足要求时,如cosΦ滞后且<0.95,那么将一组电容器投入,并继续监测cosΦ如还不满足要求,控制器则延时一段时间(延时时间可整定),再投入一组电容器,直到全部投入为止 。当检测到超前信号如cosΦ<0.98,即呈容性载荷时,那么控制器就逐一切除电容器组 。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先投入的那组电容器组在切除时就要先切除 。如果把延时时间整定为300s,而这套补偿装置有十路电容器组,那么全部投入的时间就为30分钟,切除也这样 。在这段时间内无功损失补只能是逐步到位 。如果将延时时间整定的很短,或没有设定延时时间,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当控制器监测到cosΦ〈0.95,迅速将电容器组逐一投入,而在投入期间,此时电网可能已是容性负载即过补偿了,控制器则控制电容器组逐一切除,周而复始,形成震荡,导致系统崩溃 。是否能形成振荡与负载的性质有密切关系,所以说这个参数需要根据现场情况整定,要在保证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再考虑补偿效果 。
2. 瞬时投切方式
瞬时投切方式即人们熟称的"动态"补偿方式,应该说它是半导体电力器件与数字技术综合的技术结晶,实际就是一套快速随动系统,控制器一般能在半个周波至1个周波内完成采样、计算,在2个周期到来时,控制器已经发出控制信号了 。通过脉冲信号使晶闸管导通,投切电容器组大约20-30毫秒内就完成一个全部动作,这种控制方式是机械动作的接触器类无法实现的 。动态补偿方式作为新一代的补偿装置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现在很多开关行业厂都试图生产、制造这类装置且有的生产厂已经生产出很不错的装置 。当然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从性能上、元器件的质量、产品结构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