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激光打印机和彩色喷墨打印机那个效果好?( 八 )


【拓展资料】
喷墨技术
喷墨打印机采用技术主要有两种:连续式喷墨技术与随机式喷墨技术 。早期的喷墨打印机以及当前大幅面的喷墨打印机都是采用连续式喷墨技术 , 而当前市面流行的喷墨打印机都普遍采用随机喷墨技术 。连续喷墨技术以电荷调制型为代表 , 随机式喷墨系统中墨水只在打印需要时才喷射 , 所以又称为按需式 。
连续式喷墨
连续喷墨技术以电荷调制型为代表 。这种喷墨打印原理是利用压电驱动装置对喷头中墨水加以固定压力 , 使其连续喷射 。为进行记录 , 利用振荡器的振动信号激励射流生成墨水滴 , 并对其墨水滴大小和间距进行控制 。由字符发生器、模拟调制器而来的打印信息对控制电报上电荷进行控制 , 形成带电荷和不带电荷的墨水滴 , 再由偏转电极来改变墨水滴的飞行方向 , 使需要打印的墨水滴飞行到纸面上 , 生成字符/图形纪录 。不参与纪录的墨水滴由导管回收 。对偏转电极而言 , 有的系统采用两对互相垂直的偏转电极 , 对墨水滴打印位置进行二维偏转型;有的系统对偏转电极采用多维控制 , 即多维偏转型 。
这种连续循环的喷墨系统.能生成高速墨水滴 , 所以打印速度高 , 可以使用普通纸 。不同的打印介质皆可获得高质量的打印结果 , 还易于实现彩色打印 。但是 , 这种喷墨打印机的结构与随机式相比 , 比较复杂:对墨水需要加压装置 , 终端要有回收装置回收不参与纪录的 。并且工作方式的效率不够高 , 而且不精确 。采用这种技术的喷墨打印机已经极少见到 。
随机式喷墨
随机式喷墨系统中墨水只在打印需要时才喷射 , 所以又称为按需式 。它与连续式相比 , 结构简单 , 成本低 , 可靠性也高 , 但是 , 因受射流惯性的影响墨滴喷射速度低 。在这种随机喷墨系统中 , 为了弥补这个缺点 , 不少随机式喷墨打印机采用了多喷嘴的方法来提高打印速度 。随机式喷墨技术主要有微压电式和热气泡式两大类:
热气泡喷墨技术
喷墨打印机一般多采用热气泡喷墨技术 , 通过墨水在短时间内的加热、膨胀、压缩 , 将墨水喷射到打印纸上形成墨点 , 增加墨滴色彩的稳定性 , 实现高速度、高质量打印 。由于除了墨滴的大小以外 , 墨滴的形状、浓度的一致性都会对图像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 而墨水在高温下产生的墨点方向和形状均不容易控制 , 所以高精度的墨滴控制十分重要 。热泡式喷墨打印的原理是将墨水装入到一个非常微小的毛细管中 , 通过一个微型的加热垫迅速将墨水加热到沸点 。这样就生成了一个非常微小的蒸汽泡 , 蒸汽泡扩张就将一滴墨水喷射到毛细管的顶端 。停止加热 , 墨水冷却 , 导致蒸汽凝结收缩 , 从而停止墨水流动 , 直到下一次再产生蒸汽并生成一个墨滴 。
微压电技术
微压电技术把喷墨过程中的墨滴控制分为3个阶段:在喷墨操作前 , 压电元件首先在信号的控制下微微收缩;然后 , 元件产生一次较大的延伸 , 把墨滴推出喷嘴;在墨滴马上就要飞离喷嘴的瞬间 , 元件又会进行收缩 , 干净利索地把墨水液面从喷嘴收缩 。这样 , 墨滴液面得到了精确控制 , 每次喷出的墨滴都有完美的形状和正确的飞行方向 。
微压电式喷墨系统在装有墨水的喷头上设置换能器 , 换能器受打印信号的控制 , 从而控制墨水的喷射 。根据微压电式喷墨系统换能器的工作原理及排列结构可分为:压电管型、压电薄膜型、压电薄片型等几种类型 。
采用微电压的变化来控制墨点的喷射 , 不仅避免了热气泡喷墨技术的缺点 , 而且能够精确控制墨点的喷射方向和形状 。压电式喷墨打印头在微型墨水贮存器的后部采用了一块压电晶体 。对晶体施加电流 , 就会使它向内弹压 。当电流中断时 , 晶体反弹回原来的位置 , 同时将一滴微量的墨水通过喷嘴射出去 。当电流恢复时 , 晶体又向后外延拉 , 进入喷射下一滴墨水的准备状态 。
这两种方法相比 , 热泡式打印头由于墨水在高温下易发生化学变化 , 不稳定 , 墨水微粒的方向性与体积大小不好掌握 , 打印线条边缘容易参差不齐 ,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打印质量 , 都是它的不足之处 。电打印头技术是利用晶体加压时放电的特性 , 在常温状态下稳定的将墨水喷出 。对墨滴控制能力较强 , 还将色点缩小许多 , 产生的墨点也没有慧尾 , 从而使打印的图像更清晰 。容易实现高达1440dpi的高精度打印质量 。微压电喷墨时无需加热 , 墨水就不会因受热而发生化学变化 , 故大大降低了对墨水的要求 。另外 , 压电式打印头被固定在打印机中 , 因此只需要更换墨盒就可以了 。热泡式喷墨打印机需要在每个墨盒中安装喷墨嘴:这样会增加墨盒的成本 。但压电式喷墨打印机的缺点是 , 如果压电打印头被损坏或者阻塞了 , 整台打印机都需要维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