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三 )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甲午战争开始了!邓世昌驾驶“辽远号”,向日本军舰猛烈开火,小小的炮膛好像容纳不下满腔的怒火 。而日本的快速舰发挥了它的优势,我们的炮弹有时打不到它,渐渐地,日本局势大好 。仅三个小时,中国损伤了四艘战舰,主将帅战伤,弹药用尽,一片混乱 。
在这样的情况下,邓世昌义无反顾,大喊:“挂冲锋旗!”“辽远舰”像一条火龙,决心要和日本主帅舰相撞,但“辽远舰”还没到,就已被击沉 。舰在人在,舰亡人亡!邓世昌英勇牺牲 。此刻,刘步蟾驾驶的船也已被击成重伤,日本发书,劝其投降,刘步蟾拿出手枪,大声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自毙而亡甲午海战,中国大败 。被迫赔银两亿五千万两,将台湾岛、尖阁诸岛、澎湖列岛割让日本,李鸿章颤抖着,签下合同 。甲午大海战,敲响了警钟 。当时的社会多么的黑暗,慈禧专权,大臣们都欺骗皇帝,朝廷如此的腐败 。
他们采用对外封闭的策略,不知道外面正在变化,落后就要挨打,甲午战争给中华历史抹上了可耻的一面 。我为祖国的浩劫而感到悲痛,希望历史不会重演,中国这头雄狮不能再沉睡了,总有一天,它要向全世界怒吼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 。”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
到那时,我们可以自豪的宣布:中国是最强的 。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文章插图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是由冯小宁自编自导,陆毅、夏雨、杨立新、孙海英、龚洁主演的历史、战争电影 。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从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讲述了甲午年间我们的先辈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 。
这是一部能够涤荡我的灵魂的电影,它让我知道了这一段历史背后的故事,那个叫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的时代——现在就真真切切地解剖在了我的面前 。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简单明了地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对中国的过去有了新的认识 。也许以我的资格,没有办法去评价影片中的某些事实,但是多重线索的交织,简明的叙事手法足以支撑起整部影片的骨架 。爱国的信仰是它的大脑,不降的坚守是它的心脏,那些被流传在人们口中被迎奉进祠堂里的英雄人物是它的四肢手足,这些便构成了活生生的历史 。
或许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在我看着致远舰沉没的时候我的心是刺痛的 。但我想,中国人或许都应该拥有这样的感性,历史不是你在学校不学习他就不需要你去了解的东西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身体里流着中华祖先的血液 。
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鲜血去警醒与自己流着同样的血却还在醉生梦死的人,为了祖国牺牲了自己 。我们就有责任去了解我们的国家的每一段历史,更有义务去热爱我们的国家 。历史不应该只用来歌颂英雄,更应该用来警醒世人 。
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也并非是整个大海战中中国方面的总指挥人 。但他的在这段历史中所展现出的是一个中华民族定义下的英雄的所有层面的美 。事实上,在致远舰沉没之后,邓世昌完全是有机会活下去的,但他没有,他选择了他所信仰的“与舰同沉”的理念 。
这和当时那个官员各种中饱私囊各种花天酒地各种结党营私要反差很大,这一切皆是因为他们信仰与理念的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整日灯红酒绿的官员并没有明白:人活一世,并不是非要在乎钱在乎名在乎命,更应该是寻求一种气节,去追逐灵魂深处的坚持 。但是像邓世昌这样的人意识到了这些,并且他做到了,而且做得英勇无畏 。从演员的角度看,影片中的演员将这位英雄人物的悲壮表现得淋漓尽致 。
因为海军是一个绅士的军种,讲求知识、坚毅与风度 。而陆毅扮演的邓世昌恰是一名极优秀的海军将领,据说是“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 。因此,一个长相清秀,又略带书生意气的演员可以很好地刻画这位海军英华的风采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陆毅对邓世昌的形象塑造是极成功的 。
这也使我们明白:英雄不应该只为历史记,更要为天下人记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在情节线中详尽地说明了日本对钓鱼岛觊觎的由来,并让邓世昌率舰队巡游钓鱼岛、台湾及南海诸岛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这些情节并不相去史实太远,它记录了我们的先辈对于疆域的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同样体现在1945年民国海军南海宣示主权,同样体现在1974年人民海军西沙海战和1988年南沙海战,以及此后许多次的保钓、护渔、对峙事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