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失去右臂的残疾人想找一份适合我的工作去哪找呀( 五 )


拜年的时间选择要妥当 。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报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准备吃饭,最佳时间是上午九时至十一时之间 。过早,可能人家还未起床,节日都有休息的习惯;太迟,正适人家吃饭,不方便 。下午应以一时至五时之间为宜 。
向长辈拜年,最好安排在节日内,以示敬重 。拜年要注意衣着整洁 。适当穿上一些好衣服,给人一种节日的美感 。要讲究称呼的规范化 。要事先对可能碰到的长辈、同辈的称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使人感到不够礼貌 。
吉利话要说得适宜 。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祝贺语 。交谈时,要拣双方愉快的话题,不要扯到悲哀伤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谈阔论,信口开河,过分激烈地争论问题,要在轻松愉快、亲切自然的气氛中,把道喜贺新的真情实意表露出来 。
举止、姿态要文明 。要做到文明大方有致,才能使主人喜欢你 。不要坐在床上,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抓耳搔头,不要抠鼻抚发,不要抖动二郎腿,不要随意翻动室内物品,不要乱丢果皮,烟头等杂物 。接物要有礼貌 。主人送茶,要起身双手接住,并道谢 。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让给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
欢闹要有节制 。不宜大声喧闹,通宵达旦,以免影响邻舍,妨碍别人休息 。要表示谢意,邀请人家回访 。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赞美几句 。临分手时,可发出邀请,表示回报的意思 。
二、餐桌上的礼节
若你为客人,应邀赴宴时务必衣冠整洁,赴宴时间忌提前 。若是应邀赴家宴,请不要忘了带件小礼物给主人 。若你为主人,在家请客,最好将客人随送的食品、酒类等,在就餐时请所有来宾品尝 。
在就餐时,安排好客人座次也是一门艺术 。最好将主宾请在你右手落座,次之在你的左手 。同时还要顾及男女宾客相互交错落座 。夫妇们双双坐在一起的座次不利于客人间交谈 。尚小的孩子最好在母亲旁边落座,以便母亲照顾小孩 。
请客时菜肴要丰盛,显示主人对客人的热情豪爽 。餐桌上菜肴齐上,宾主共享 。一般菜肴位置不宜调换,必要时客人可端起饭碗来取食 。在餐桌上交谈时,请务必用餐巾拭嘴,以避免食物粘在唇边影响形象 。如果是晚上赴宴,男士请不要贪杯,以免影响了主人的休息 。
三、待客的礼节
接待客人是一门艺术,它要求主人讲究礼节,考虑周全 。接待客人需注意以下几点:事先做好准备,仪表要修饰 。有客来访,主人应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居室收拾干净,待客的必备物品如茶、茶杯、开水、水果、点心、毛巾等都要备齐,能清洗的洗净 。对来访的客人,无论职位高低部应一视同仁 。
主人要穿戴整齐(切忌睡衣),不能太随便 。全家配合好,恭候客人到 。不管是哪位家庭成员的客人,全家都要表示欢迎,并告诉孩子要懂得礼貌 。如果是重要客人来访,全家可到门外等候;如是一般客人,主人听到敲门,应马上开门 。客人告辞时,挥手道再见 。客人要走时,主人不要先起来,表示对客人挽留之意 。
握手时,客人先伸出手,主人再伸手 。主人要将客人送出门外,如是重要客人,主人可将其送上车,并目送客人离开 。
守岁
除夕守岁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全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 。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坐看电视,笑语连连 。
吃饺子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