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此战中,楚军失败原因有下列几点:一、西楚国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十万楚军成为绝对的孤军;二、楚军缺粮已经几个月,士兵饥饿,军队根本没有半点补给;三、汉军联兵约七十万,且精力饱满、粮食充足、士气旺盛,而项羽孤军十万,连续久战疲惫,决战之时已是十二月的大冬天,而楚军刚从广武前线上撤下来,未经补给,多为穿着夏秋季的装备,寒冷饥饿,士气溃散;四、汉军分五路有秩序推进,先占楚土,再行合围,步步为营,包围圈完善,楚军难以发动突然性的反攻;五,楚军离江东五郡距离遥远,即使冲破包围圈,也很难在汉军的追击下及时回到己方领土,可以说是“突围无效” 。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韩信三十万主力于刘邦本部军二十多万合兵一股,排出五座连阵,向盘距于垓下困守的十万楚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韩信率主力大军五六十万,排出了这样一个阵形:韩信亲率三十万大军居中,为前锋主力;将军孔熙率军数万为左翼;陈贺率军数万为右翼;刘邦率本部主力尾随韩信军跟进,将军周勃率军断后 。而项羽方面,对于楚军而言,现在的情况即不能守、也不能退 。
后勤断绝、无粮而守,无异于坐以待毙,后退则江北四郡皆已经被占,无路可退;退回江南则路途遥远,且道路被刘、英军所阻,必陷于汉军前后夹击之中 。
垓下之战过程是什么?

文章插图
在秦朝末期的垓下之战,全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1、借兵韩、彭;2、汉军破楚;3、四面楚歌;4、乌江自刎 。1、借兵韩、彭首先,楚汉之争好几年来,其实项羽原本的优势都逐渐没有了,楚汉之间的差距也在慢慢缩小,但是刘邦始终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打败项羽,所以便采纳了张良给的建议,主动找齐王韩信和彭越,希望两人能够出兵援助自己,同时还答允了给他们很多封地和封赏,以此打动了韩信和彭越 。
2、汉军破楚其次,刘邦获得了韩信和彭越的帮助以后,成功获得了大量的军队,刘邦的汉军因此获得了近三十万将士,对抗楚军的八万人其实是绰绰有余的 。
因此,在亥下之战的第一次大战中,刘邦便直接大破楚军,哪怕是昔日的西楚霸王,面对刘邦的进攻也是很害怕的 。3、四面楚歌而后,刘邦手下的张良又提了一个建议,张良认为楚军此时士气已经很低落了,若是汉军继续进攻的话,其实反而会导致他们拼死反攻,到时候即便是赢了,那也是伤敌一千而自损八百,不如在楚军外面高唱楚歌,以此来击溃楚军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刘邦照做以后,果然令楚军完全崩溃了,项羽只好带着八百个精锐骑兵逃走了 。4、乌江自刎然而,项羽出逃的事情还是被刘邦知道了,刘邦的大军追到乌江附近的时候,其实项羽已经只剩下二十多个将士了,项羽当时浑身都是伤,项羽见自己大势已去,所以便主动在乌江自刎了,而项羽的尸首也被追杀他的几位汉军将领瓜分了,其中首级交给了刘邦,刘邦借此直接劝降了整个楚国大军 。
垓下之战原文 垓下之战完整原文

文章插图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2、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
- 战争女神天赋_lol战争女神天赋符文出装及加点攻略
- 我叫mt第七季的故事简介
- 斛珠夫人讲的是什么故事
- 指南针的作用和意义
- 英语幽默小故事16篇_英语趣味小故事
- 如何看待古代女性“裹脚”的这个习俗?
- 古代纺织工具有什么
- 德治是指什么
- 库克香槟的故事-库克陈年香槟简介
- 梦见战争到处躲避 梦到战争到处躲避的预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