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才晋用是什么意思( 二 )


对于到晋国去,伍举是有顾虑的,此时他年纪已经不小,并不愿意背井离乡,但是又害怕在楚国遭受非难 。在去晋国的路上,伍举与好友蔡声子相遇,将这件事告诉了蔡声子,蔡声子承诺一定要让伍举返回楚国,后来伍举就真的被迎回了楚国,得到了更高的官职和爵位 。蔡声子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到楚国后对楚国的令尹子木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 。
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 。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这就是成语“楚才晋用”的出处,当然,只有这么几句话,子木是不可能被说服的 。蔡声子就列举了几个“楚才晋用”的典型例子,他们分别是析公臣、雍子、苗贲皇和巫臣 。
并将“楚才晋用”的原因告诉子木,即楚国的刑法太重 。但其实,蔡声子只说了其中的一个原因,楚国刑罚确实重,但最根本的却还是楚国内部的权力倾轧,卿大夫之间的争权严重,在斗争中失败的一方,通常就会选择离开楚国到晋国或者别的国家去 。那么,蔡声子为何选择析公臣、雍子、苗贲皇和巫臣这四个人来举例说明的,实在是因为这四个人在晋楚争霸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是不利于楚国的角色 。这里就简单说一下这四人都做了些什么 。
析公臣和晋楚绕角之役:楚庄王继位后,楚国若敖氏一族开始作乱,先是公子燮和斗克发动叛乱,两人一度劫持了楚庄王,当时有传言说析公臣提前知道叛乱的事,但是并没有上报或者制止 。析公臣害怕楚庄王的责罚,于是逃到了晋国 。公元前585年,楚国攻打郑国,而晋国由栾书领六军救援郑国,晋楚两军在绕角相遇,最初晋军明显已经不敌楚军,但是,析公臣也在军中为晋军出谋划策,他太知道楚军的情况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析公臣对栾书说:“楚师轻窕,易震荡也 。若多鼓钧声,以夜军之,楚师必遁 。
”栾书采纳了析公臣的建议,于是楚军溃逃,两年后,晋军乘势攻打楚国的小弟蔡国,然后入侵楚国,俘虏了楚国的申骊,然后有攻进了沈国,俘虏了沈国国君 。绕角之战距离奠定楚国霸业的邲之战只有十二年的时间,之后,晋楚争霸中,楚国一直在走下坡路 。雍子和彭城之役:雍子在楚国的时候遭到了伯父的诬陷,但是楚国人并没有为雍子去调解,雍子只能逃到了晋国 。
晋悼公即位之时,楚郑联军趁机攻占了宋国的彭城,宋国的华元跑到晋国求援,晋国出兵救宋,夺回了彭城,并在靡角之谷与楚军相遇 。最开始,晋军想避开楚军回去,但是雍子却为晋军出主意,他说:“归老幼,反孤疾,二人役,归一人,简兵搜乘,秣马蓐食,师陈焚次,明日将战 。”简单来说就是老弱病残的都回去,兄弟两个都在的回去一个,其实就是组建敢死队,吃饱喝饱,兵车检查好,马喂饱,帐篷什么的都烧掉,第二天准备战斗 。
而且雍子还让晋军将之前俘虏的楚军放了回去,这样一来,增加了晋国的士气而让楚军放松了警惕,最终楚国溃逃 。巫臣与崛起的吴国:巫臣出逃晋国颇有点为了女色而背叛楚国的意思 。此事和陈国的夏姬有关系,当初,陈国内乱,楚庄王出兵平叛,顺便俘虏了引起陈国内乱的夏姬,并想占为己有,申公巫臣出言阻止了楚庄王,后来子反又想得到夏姬,同样为巫臣所阻,最终楚庄王将夏姬赐给了一个老头 。老头战死沙场后,巫臣出主意让夏姬回到了郑国等他 。
楚庄王去世后,楚共王继位,巫臣借着出使齐国的机会到了郑国并带着夏姬跑到了晋国为官,做了邢邑的大夫 。楚国子反和子重知道后,竟趁机灭了巫臣的全族 。巫臣自然不可能听之任之,他给楚国的两人写了一封信,要让两人疲于奔命,意思就是让楚国也疲于奔命 。
巫臣尽心辅佐晋景公,并提出了“连吴疲楚”的计策,帮助吴国强大起来 。吴国和楚国是邻居,吴国想强大起来,但是军事上确实比较落后,巫臣亲自到吴国,教吴国人制造战车、驾驶战车,将中原的先进军事技术和文化传播到了吴国,后来巫臣又将自己的儿子狐庸留在了吴国,继续帮助吴国强大起来 。强大起来的吴国自然很喜欢攻打吴国,真的就让楚国疲于奔命 。楚国在和晋国的争霸中本就稍落下风,又有吴国这个劲敌,楚国的衰落不可避免 。
苗贲皇和鄢陵之战:苗贲皇的出走在析公臣之后,楚庄王元年,公子燮和斗克叛乱,到了楚庄王九年,若敖氏的斗越再次发动叛乱,当时楚庄王北征,斗越就杀死了蒍贾,然后攻打楚王室,不过最终的结果是,若敖氏被灭,斗越的儿子苗贲皇逃到了晋国,并被封在了苗地 。公元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爆发,楚军从早上开始就压制晋军,晋军出于劣势,苗贲皇提出建议:“楚师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 。若塞井夷灶,成陈以当之,栾、范易行以诱之,中行、二郤必克二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