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已经控制不了李宁了( 二 )
从运营效率来看 , 李宁的收入主要来自线下渠道 。 202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 , 截至报告期末李宁拥有店铺数量为7112家 , 线下的经销及直销店支撑起李宁70%的收入 。 收入依赖线下的传统模式 , 让李宁在疫情的大环境下 , 经受了许多不确定性 。
此外 , 依赖线下新开店拉动消费的傻瓜式增长也面临着坪效降低的忧虑 。 这一点在李宁的财报中已有苗头 , 2022年上半年 , 走惯开店扩张路线的李宁净关店数量为25家 , 财报介绍 , 上半年为了优化渠道结构 , 李宁在新开店的同时关闭了坪效低的一些店铺 , 但这并没有将李宁从经营效率的下降趋势中拯救出来 。
增长放缓的李宁 , 开始了品牌赋能之路 。
首先 , 通过买买买 , 开始布局海外市场 。 2020年 , 李宁通过非凡中国收购了运动休闲品牌狮龙 , 并于次年重塑为潮牌“bossini.X” , 发展休闲服饰版图;2021年 , 非凡中国联手莱恩资本获得英伦鞋履品牌Clarks的控制权;同年 , 非凡中国宣布收购SitoyAT , 以及意大利奢侈皮具品牌“铁狮东尼” 。
但目前来看 , 这些收购并没有给李宁带来多少实际的收入 。 财报显示 , 2022年上半年 , 李宁的国际市场收入占比仅为1.5% 。
【李宁已经控制不了李宁了】另外 , 大玩跨界 , 寻求其它增长曲线 。
跟风区块链 , 李宁在今年4月宣布成立了“无聊猿俱乐部中国李宁分部” , 并准备推出该系列服装 。 事实上 , 早在2021年 , 李宁就领先国内运动品牌 , 优先设计了NFT球鞋 , 并于2021年9月在拍卖行以1127000元售出 。
跟风咖啡 , 今年在北京、广东、厦门等部分地区的李宁门店悄然上架“宁咖啡” , 只要在门店任意消费后即可免费获得一杯“宁咖啡”的促销策略 , 引来不少消费者打卡 , 鞋店里卖咖啡让李宁一度出圈 。
另外 , 创始人李宁还一度被爆投资“十二阅”黄酒 , 积极布局酒业 。
还可以吃国潮红利多久?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国潮光环下 , 李宁开始大胆走起高端化路线 , 韦德之道的价格逐渐接近AirJordan 。 其中 , 国潮最热的2019年及发生新疆棉事件的2021年 , 韦德之道的价格一度超过AirJordan , 国产替代从价格开始变味 , 市场上多了“以前没钱买李宁 , 现在没钱买李宁”的声音 。
值得注意的是 , 努力打造高端化的李宁 , 仅体现在了价格上 , 质量却稍显拉胯 。 2016年CBA联赛上 , 运动员易建联因脚痛脱下李宁篮球鞋;2021年全运会上 , 羽毛球运动员陈雨菲被李宁运动鞋弄伤脚趾;网友投诉李宁产品品控不过关 , 鞋子一刷就坏……
从各项表现来看 , 李宁与奋力追赶的耐克之间 , 还有很大距离 。
财报数据显示 , 增长势头最好的2021年 , 李宁实现营收225.72亿元 , 当前市值为1387.57亿港元;而耐克2021年营收为人民币3203.41亿元 , 市值则高达人民币10134.87亿元 。 另外 , 李宁同样被闷声发财的安踏压一头 , 2021年安踏营收为493.28亿元 , 市值也触达2067.78亿港元 。
李宁追赶耐克的路还很漫长 , 不仅在于数据上的比较 , 还在于品牌策略上 。 早前 , 海外品牌因新疆棉事件失去中国市场 , 但为了稳住部分地区的拥趸者拒不道歉;而深深扎根中国市场的李宁却亲手推翻最有效的人设 , 这显然是不聪明的 。
以史为鉴 , 十年前 , 李宁曾因品牌重塑失败、产品定位失误、渠道过度扩张、导致库存高企、亏损额创纪录地达到19.79亿元的全面危机 , 早已执行经理人制度的李宁 , 让退居幕后的创始人李宁重新出山、重塑品牌定位才挽回局面 。
正如 , 品牌李宁与创始人李宁先生的绑定越来越低 , 取而代之的是国潮战略的起势 。 创始人李宁也曾明确表达过 , 李宁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和中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 , 靠中国消费者撑起来的国货之光 , 生死大权也掌握在其手里 。
- 李宁的“委屈”为何消费者不买账?
- 【爱历史】古人怎样染发?《雨伞》中大妃是靠笔画的,王莽两千年前已经会了
- 【历史故事】面对新品倭风争议,李宁不该重演“消费者教育”悲剧
- 李宁的新品争议漩涡背后
- 【爱历史】为了能牢牢控制欧洲,美国已狂捅德国6刀!
- 【游戏迷】大话西游2最应该加强的宝宝,即便身为神兽,也已经沦落到边缘化
- 【爱历史】李宁新服装冤不冤,李宁高管回应科普历史知识和文化传承
- 【游戏世界】王者荣耀也已经这么多年了一百多个英雄了,有意义的英雄有哪些?
- 【游戏迷】墨子是太弱才被厌烦?技能控制到位本命玩家乐了
- 非典为什么忽然消失了,是谁把非典给控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