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老人因儿子无法参军,找到38军公开身份,获邀访朝金日成亲授勋章( 三 )


要不是一位兄弟团的战友押送俘虏返回时发现了他 , 可能他就真的要牺牲了 。 那位士找来担架和另一名战友抬着李玉安走了9公里 , 把他送到师部的卫生所里 。
医生检查后 , 发现子弹从李玉安的右腋射进 , 打断了两根肋骨 , 脊柱骨劈裂 。 医生立即安排为他进行了手术 , 但他伤得太重 , 治疗了一个多月仍不见好转 , 而且大部分时间处于昏迷状态 。
1951年初 , 部队把他转到国内的中南军区陆军医院治疗 , 先后经历了8次手术 , 李玉安终于渐渐康复 。 他第一时间要求返回前线 , 继续作战 。 但因为身上的伤已经无法适应高强度的战斗 , 首长安排他复原回家 , 并给他发了《残疾证》 。
【爱历史】老人因儿子无法参军,找到38军公开身份,获邀访朝金日成亲授勋章
文章图片
魏巍
俗话说“大难不死 , 必有后福” , 但李玉安复原后却没得到什么福气 。 他被分配到一家粮库工作 , 一直干到1980年退休 。 中间经历过保安、保管员、监装员、检斤员等岗位 。
其中干得最长的是检斤员 , 这并不是一个“官” , “权力”却很大 , 入库的粮食都要经过他检查 。 一些售粮户 , 总想通过他在粮食上动动手脚 , 常常给他送些礼品 。 那个年代 , 大家都很穷 , 但李玉安从未被利益麻痹 。
在不让国家吃亏的同时 , 他也绝不让百姓吃亏 , 在粮食称重时尽量做到公平 。 粮库老书记曾评价他:“他称粮 , 老百姓也用眼睛称他 , 他绝对是一杆公平秤 。 ”
李玉安年年被评为模范党员 , 16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 由于工作出色 , 组织安排他担任粮库主任 , 他却不愿意干 , 原因是自己“文化太低 , 干不好 , 别误了大事 。 ”
李玉安刚复员时每个月工资为46元 , 干到退休也只有59.5元 。 家里8口人 , 这点工资怎样都不够花 。 李玉安一家人过得非常困难 , 在低矮的草坪房里挤了30年 。
即便再困难 , 他也只伸手接过组织的表彰 , 从未伸手向组织要钱 。 至于为何不向组织提要求 , 后来他在回答采访人员采访时说:“我不敢开口 , 我是老党员 , 向组织上提要求 , 怕别人说我摆老资格 , 影响不好 。 ”
魏巍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在50年代非常火 , 粮库的领导经常问他:“文章里那个李玉安就是你吧?”子女上学了 , 读到这篇文章也问过同样的问题 。 李玉安总是说:“世上这么多重名的 , 要查一查才知道 。 ”
后来老部队的干事也问他:“你当年怎么不来找部队呢 , 没准现在都是师级领导了 。 ”
李玉安回答说:“战斗是我跟战友们一起打的 , 他们都牺牲了 , 我却活了下来 , 再给我当官 , 我心里有愧啊?”
干事又问:“你不觉得遗憾吗?”
李玉安说:“我的成绩都被写出来了 , 组织和人民没忘记我 , 够意思了 。 ”
李玉安的身份公开后 , 魏巍曾邀请他到家中做客 。 分别前 , 写了一封信让他带给地方政府 , 大意是让地方多照顾一下老英雄的生活 。 而然 , 直到李玉安去世 , 家人清理他遗物时才发现 , 这封信还在家中 。
【爱历史】老人因儿子无法参军,找到38军公开身份,获邀访朝金日成亲授勋章
文章图片
李玉安去找部队 , 不仅仅是为了帮儿子入伍 。 当年他已经60多岁了 , 想着自己已经老了 , 是时候纠正那个“错误”历史了 , 以免误导后人 。
李玉安的事迹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 朝鲜媒体进行了报道 , 他在朝鲜也是家喻户晓的英雄 。
1990年 , 是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40周年纪念日 , 李玉安受邀随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出访朝鲜 。 期间 , 他受到金日成的接见 , 金亲自向他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 这个勋章是专门授予对朝鲜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 , 分为三级 , 一级是最高级 。
李玉安成了全国瞩目的人物 , 却仍然保持着从前那样的平静 。 一次 , 他到部队去作报告 , 离开前后勤人员要为他报销车票 , 他说什么也不肯 。 当部队首长问起此事时 , 他便说:“车票不小心弄丢了 。 ”
几年后儿子复员在家等待分配工作 ,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跟有关部门说一说 , 帮儿子找个好工作 。 他说:“前些年我已经找过一次部队了 , 这回说啥也不能再给部队添麻烦了 。 ”
1997年2月10日 , 李玉安因病去世 。 他的遗书中写道:“荣誉属于战友们 , 军功章和证书交给组织……”
【爱历史】老人因儿子无法参军,找到38军公开身份,获邀访朝金日成亲授勋章
文章图片
【爱历史】老人因儿子无法参军,找到38军公开身份,获邀访朝金日成亲授勋章